《东南学术》
一、欢迎专稿专投,反对一稿多投。稿件须为word文档,文档命名格式为:姓名 文章标题(中间用空格隔开)。格式不符本刊规范的,无法通过初审。请在作者投稿系统中,选择【原稿全文】上传含作者、单位等有关信息的原稿,在【原稿相关附件】中上传该原稿的盲审稿。
二、注重学理探讨,欢迎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接受无问题意识的空泛议论或简单介绍,以及无深度的表面化评论。
三、审稿周期为3个月,如有录用,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作者;如无通知,作者可转投他刊。
四、稿件组成:中英文标题、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摘要、中图分类号、正文。作者署名不应超过3位,关键词不超过5个。在文章末尾注明稿件联系人或者第一作者的详细联系信息,如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及职称,学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及邮编等。
五、本刊对来稿有编辑修改权,如不同意修改,请特别声明。
六、稿件被录用发表后,全文将被中国知网数字出版总库收录(如不希望被中国知网收录请勿投)。本刊所付稿酬已包含国内外文摘刊物转载、各种电子出版物及网上服务的报酬,不另计酬。
七、本刊从不以任何名义收取版面费,敬请作者、读者注意。
八、联系电话:0591-83739507
九、稿件格式规范:
(一)标题:
一级标题为文章标题;二级标题以汉字一、二、三、……为序;三级标题以汉字(一)(二)(三)……为序;四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1.2.3.……为序;五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1)(2)(3)……为序。
(二)作者署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1.作者署名不应超过3位,多个作者署名之间用空格隔开;
2.摘要字数不超过500字,重点概述本文研究的问题、意义、创新之处和主要观点、结论,不得简单重复文章标题中已有的信息,忌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不出现评价性言语,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
3.关键词不超过5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4.中图分类号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为准。
(三)作者简介:
姓名,学位,工作单位及职称。多个作者简介之间用分号隔开。
例1:方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
陈钦,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例2:苑丰,政治社会学博士,苏州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石家庄学院讲师。
(四)基金项目:
项目类型“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多个基金项目之间用分号隔开。
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语言学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0CZW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语言学批评的缘起与流变”(项目编号:09YJC751042)。
(五)表格:
1.表格要有:编号、表名、单位;表号和表名要居表上方正中,单位在表右上方;
2.表格中要注明“项目”(例如,数据的名称、时间);
3.资料来源要标明“作者、资料来源名称、时间”,置表格左下方;
表1 1995-1998年工商银行资产负债情况 单位:亿元
时间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总资产 | ||||
净资产 | ||||
总负债 |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六)图:
1.图要有:编号、图名、单位;图号和图名居图下方的正中;
2.图要标明计量单位;
3.图的资料来源要示明“作者、来源名称、时间”,置图左下方;
(七)注释:
1.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序号用上标的带圈阿拉伯数字表示。
2.仅用来交待文献出处的注释一律使用编年注。如有两名或两名以上作者,中间用顿号隔开;出版地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在出版社或刊名后括号注出;外文注释体例依照各国学术惯例。
3.同一种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将其在文中指向的所有序号于尾注中排在同一处,不同页码用顿号隔开。
示例如下:
①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2-20页。
②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马宾译,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③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日报》1979年5月7日。
④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⑤连横:《台湾诗乘》,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五十一辑,文海出版社(台北)1978年版,第123页。
⑥刘昫等:《旧唐书》卷十八(上),本纪第十八(上)《武宗》,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09页。
⑦李建国:《技术侦查在查办职务犯罪中的适用和立法完善》,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0页。
⑧余荣华:《福建省林权改革实践:法制护驾,化解林改难题》。http://env.people.com.cn/GB/10764472.html
⑨ Gisela Welz, “The Cultural Swirl: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Innovation”, Global Networks, vol. 3, no. 3, 2003, p. 255.
(主要责任人,论文名(引号),刊物名(斜体),期(卷)号,出版时间,页码。)
⑩Robbins, L., An Essay on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Science, London: MacMillan, 1932, p.16.
(主要责任人,书名(斜体),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页码。)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无须序号、页码,其余格式与注释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