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輯《宋代文化研究》稿約
《宋代文化研究》由四川大學古籍所主辦,1991年作為“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五十三輯正式創刊發行。從第二輯起,本刊以年刊的方式由四川大學出版社、綫裝書局、巴蜀書社等出版,目前已經出版二十五輯。本刊內容以研究宋代文化及文獻爲主,兼收研究同時代周邊民族政權的文章,尤其歡迎言之有物、考論精深的力作。
一、來稿須未曾在任何公開出版物或網站上發表過,字數以5000~15000字為宜,觀點新穎,內容充實,材料豐富,寫作規範。文章層次一般不超過三級,用序號一、(一)、1、表示。採全年收稿,隨到隨審制。
二、來稿須提供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籍貫、工作單位、郵編、學位、職稱、研究方向、電話、電子郵件等,若為研究生,須徵得導師同意,並註明導師姓名)。
三、來稿須提供200字以內的論文摘要,主要摘出文章的主要觀點或主要內容,不舉例證,不敍述研究過程,不作自我評價。
四、來稿須提供3~8個關鍵字,選詞以最能迅速、準確地搜集到該篇論文爲原則,如人名、作品、術語等。
五、來稿統一使用繁體字,引文標注採用當頁腳註形式,用阿拉伯圈碼數位(①②③……)統一編碼,編碼置於引文右上角。具體格式是:
1.現代專著,依著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標注。例如:
庫恩:《必要的張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9頁。
2.古籍類,依著者(整理者)、文獻題名、卷次、篇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標注。例如:
[漢]董仲舒著、xxx校點:《春秋繁露》卷五《重政》,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30頁。
[宋]胡安國:《春秋傳》卷首《春秋傳序》,《四部叢刊》(或《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某某本。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析出文獻,依作者、析出篇名、文集題名、卷次、頁碼、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標注。例如:
列寧:《新生的中國》,見《列寧全集》,第22卷,第20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期刊文章,依作者、文獻題名、刊名、年期、頁碼標注。例如:
曾毅平:《再論漢語修辭學的顯科學化》,《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
葉舒憲:《比較文學到比較文化——後文學時代的文學研究展望》,《東方叢刊》第3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16頁。
5.報紙文章,依作者、文獻題名、報名、日期標注。例如:
周揚:《三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人民日報》,1979-05-07。
6.西文書名、刊名採用斜體,文章篇名用雙引號。例如:
Parrick H. Hutton,“The Role of Memory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History and Theory 30(1991), 59.
7.文後參考文獻,列出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參考或借鑒,凡徵引過的文獻已在注解中注明者,不再出現于文後參考文獻中。
說明:凡同篇文章中註腳,再次出現時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例如:
[漢]董仲舒著、xxx校點:《春秋繁露》卷五《重政》,第30頁。
庫恩:《必要的張力》,第229頁。
六、本刊僅接受電子稿投稿,請以.doc或.docx格式投稿。為配合國家出版要求,本刊擬採用的稿件,請於接到用稿通知後,積極配合校對工作。
七、本刊對來稿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凡寄出投稿信件後的三個月內未接到採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在此期限內,若因一稿多投產生不良後果,概由作者負責。
八、來稿文責自負,但本刊有權刪改;重大刪改當與作者商量,不願刪改者請注明。
九、文章一經刊用,即致薄酬並寄贈兩冊樣刊。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稿費一次性付清。
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定,凡向本刊投稿者,皆被認定遵守上述約定。
來稿請寄至:aprilita@163.com
《宋代文化研究》編輯部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學古籍所
電子信箱:aprilita@163.com
電話:028-854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