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关注语言表达坚守语用本位
杂志文章正文
关注语言表达坚守语用本位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朱秀央

在课改的浪潮中,理念层出不穷,乱渐迷人眼,老师们几度陷人错乱、迷茫、慌乱。曾几何时,当人们开始讲诗意语文、情感教学,语文课便成了花架子;当反复强调自主学习,课堂便成了自由市场等等。老师们一味跟随理念,费尽心思,创设的情境却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使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朴实与扎实。而其实,语文最根本的核心一直是最质朴的“语”, “语言”的“语”。我认为只有关注语言表达,准确定位训练点,才能真正坚守语用本位。

1.低年级,凸显字词,训练朗读。训练,贵在抓住重点和难点;低年级的训练,重点和难点是识字写字、常用词语和朗读。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根本,其他内容可让学生自己解决或点到为止。

案例陈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可训练的内容有如下几项:(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积累“*来*去”式词语; (3)体会用疑问句传达的富有礼貌的情感; (4)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理解课文内容; (6)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及壁虎尾巴的特点等。“多则惑”,一手抓5只跳蚤,结果一只也抓不住。

探析思考:

对以上训练内容,可作如下选择:(1)(2)项是关于识字写字,词语,低年级教学重点,应牢牢抓住; (3)项是疑问句,较常见,在文中也出现了三次,可放到朗读中训练; (4)(5)两项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一两遍就能明白,不必再强调; (6)项关于尾巴的知识,课文阐述得清楚而富有童趣,学生一读即懂,不必大耗时间,可适当迁移拓展。经过筛选、整合,语言训练内容只剩下①②项,因此真正需要强化训练的是①与②,可以分别安排在两课时中完成。这样安排,每课时凸显一个训练点,这比面面俱到地教、蜻蜒点水式地练,效率会高很多。

2.中年级,因课而异,拿捏语言训练点。教中年级的课文,有的可侧重于理解语言,有的可侧重于运用语言。字、词、句难点较多,可侧重于理解语言;字、词、句难点较少,可侧重于运用语言。而与理解、运用语言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则可不练或少练。语言训练,不要让学生老有“炒现饭”的感觉,要有一点新鲜感,有一点挑战性。教《乡下人家》,屋前种瓜、门前种花、喂养鸡鸭等,不必问来问去、读来读去,而如何抓住乡下人家独特的景象来写,则值得训练。紧紧抓住语言理解和表达的特点来训练语言,就会练得有趣,练得有效。

3.高年级,侧重表达方式,力求读写结合。高年级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凡是学生已学已知的,决不重复训练;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语言训练重点的选择必须安排在学生掌握而又未能掌握的内容。

课堂传真:

薛法根老师教《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只重点选择了两个训练点:一是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句——把“?”号拉成了“!”号,二是让学生发现这篇叙述三个事例时写作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其余如生字、生词、朗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里讲的三个故事等内容,一般教师都可能选作训练重点的,他都没训练。他认为,学生在课前对这些内容已作充分预习,学生手里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的还多,再训练这些,难免在已知中兜阁子。教学效果证明,这样的选择的确高人一等。

探析思考:

教高年级的课文,切忌四面出击。教师要舍得“割爱”,舍得“丢弃”。 “丢”是为了更有效地“得”。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重在学习人物动作描写的准确生动,其他可以不必训练; 《一夜的丁作》,重在习得“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精选一点来进行语言训练,比起一堂课选若干点来练,效果要好得多。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四面出击不如突破一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那么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文本则是这棵树扎根的沃土。表达,是语文的标杆;运用,让语文教学更趋本位。如果我们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偏离了自己的方向,我们的课堂就会种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语文课“千教万教,以读为本”, “千学万学。语言为本”。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本位,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我们所钟爱的语文根深叶茂,飒爽英姿。

朱秀央,教师,现居浙江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