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从名字看香菱苦呆美的性格
杂志文章正文
从名字看香菱苦呆美的性格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徐本来

《红楼梦》洋洋洒洒描绘了众多女性。香菱作为红楼中金陵十二钗的一个缩影,出彩不多,却笔笔精彩。香菱有着明显的个性,最为突出的便是她的“苦、呆、美”的特质。

香菱的“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专心学艺,苦心吟诗。香菱学诗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谓“苦学”的典范。香菱拿着黛玉的赠本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她把读诗的心得讲与黛玉诸人,还要求给她题目让她学着做诗,她回来后又是读又是写,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学诗不仅废寝忘食,甚至达到了身临其境的地步。

香菱的“呆”,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香菱因玩游戏不小心将一条刚上身的石榴红绫裙被泥水污湿了,她担心裙子弄坏了辜负送裙人的好意,又怕薛姨妈骂她糟塌东西,正在为难之际,贾宝玉动员袭人送她一条同样的裙子,解除了她的困境。这件小事本属正常,因为贾宝玉最爱解人之危,莫说是香菱,他对任何人莫不如此。然而,她却芳心邪出,无来由叫着宝玉,宝玉却不知她有何话说,香菱扎煞着两只泥手笑嘻嘻的转来,宝玉问她时,她又红了脸,只管笑。嘴里却要说什么,又说不出口,待人催她走时,她脸又一红地对宝玉说:“裙子的事,可别和你哥哥说,就完了。”

香菱此时既看不到宝玉对任何女子都温情!体贴!博爱的性格特征,也不认识自己受挟于薛姨妈和薛蟠小妾的低贱身份和艰难处境,而处在幻想之中,真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呆。

香菱的“美”,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香菱待夏金桂可谓是一片真心,可恰恰正是她美好的人性构成了其他人践踏她陷害她的阶石。她默认自己是奴才命,效劳效忠亦是份内之事。书中七十九回写道“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可见香菱的善良之处。古来妻妾之间,不妒已是罕得,更何况如此敬爱?且叹她如此待人,却终难得善报!

香菱的“苦”、“呆”、“美”的个性特征有着双重涵义。学诗的苦,使她乐此不疲,遭际的苦却令她独木难支;名字前冠一个“呆”字,也决非指这一时一事;而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都阴错阳差成为使她的遭际让人堪伤的直接或间接因素。而香菱学诗的“苦”,与贯穿她的整个人生的“苦”相比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一点从她的名字中即可感知。

香菱的名字从甄英莲开始,以香菱为主,又有过秋菱的插曲,最后终于香菱,作者用笔如此,实是将这位悲苦女子平生遭际倾注于这寥寥数语之中。三个名字,三种不同的命运转换,名字两次被改这本身就是一值得我们深切同情的薄命女儿。尤其这三个名字不仅概括她一生实堪伤的凄苦遭际,而且也十分含蓄地隐喻了她的特殊性格。

本名甄英莲的香菱,是姑苏儒士甄士隐之女。甄英莲暗含“真应怜”之意,书中从一开始,便对人物的一生下了断语——一生悲苦惹人怜。从她的年幼被拐,十几岁被卖与薛蟠为妾,到后来的被正室夏金桂折磨,无不应了她的“应怜”之名。同时,原文多处提及她不知自己本姓的语句,如:上面提到的第七回“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那里呢?今年十几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第六十二回,宝玉“一壁里低头心下暗算: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第七十九回夏金桂“因和香菱闲谈问香菱家乡父母,香菱皆答忘记”。

香菱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小说第七回,单单从这个名字本身看,菱花夏开秋谢,而后来薛蟠的正室夏金桂,“金桂”一词正含秋之意,金桂一出而秋意浓,菱花焉有与金桂争艳之能,最终自然只能落个“孤魂返故乡”的结局。同时,菱花无香,而作者以香作为“菱”的修饰语,也与“金桂”呼应,金桂一出,香溢秋日,“香菱”自然也就只能成为“秋菱”,秋日既至,菱花早谢,也就只剩下“菱花空对雪澌澌”的凄美。

从香菱对自己名字的解释,透视其纯洁无瑕的心地。

第八十回作者交待香菱的名字是宝钗所起,这名字起的不仅十分有学问且富有诗意,用香菱自己的话解释:“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具有一股清香的,但字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边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好一个诗意的香菱,亦好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世界。

此处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香菱的性格品行追求一如她的名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满纸荷花菱角的清香,又伴随着悲凉而无助的凄凄惨惨戚戚,展示着她自身独特的美。

徐本来,教师,现居山东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