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转变教师角色 建构高效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转变教师角色 建构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司佐军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的组织、策划下,通过愉快的师生课堂活动,在单位时间内高效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而提出的,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其根本要求就是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要求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教师角色的现实困惑

1.师道尊严,自己难,学生也难

“师道尊严”主要表现为教师过分维护尊严,总把自己视作高于学生的权威者,希望学生唯唯诺诺地服从自己。当前,教师权威受到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师生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教师已不可能继续维护传统的师生关系,新时代的学生要求得到爱护和尊重。二是在知识上,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拥有者。过去学生有一个字不认识,需要请教老师;现在老师拿着教参讲解课后练习,学生手头已有习题解答。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电子读物、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使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渠道多元化,甚至很多方面超越了老师;有不少老师还不会上网找资料,不会用QQ,不会发邮件。三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对某些教师来说,教师也只是一种职业。面对以利益驱动为游戏规则的市场经济,教师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以养家糊口提高生活质量,不少老师不辞辛苦地去做家教,从事第二职业,或者努力使学生考取好成绩而获得评优、晋级和奖励,教师的角色也因此带上了功利的色彩,在这种背景下再讲究“师道尊严”实在很难。

2.呕心沥血,自己累,学生也累

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曾经是用来赞美老师辛勤劳动最好的词语,“春蚕”“蜡烛”也曾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然而,在人们大谈“幸福”指数的今天,教师感到再追求“到死丝方尽”“成灰泪始干”实在是太累,也太残酷了。学生已不再认同那种用“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去换取成绩的做法,他们渴求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享受快乐。教学低效,方法单一,靠题海战术呕心沥血的教师自己累,学生也累。

二.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高效课堂是以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策略的课堂。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必须要求教师角色转变。

1.由表演者转变为组织策划者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演、主讲。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高效课堂首先撤去了讲台和讲桌,规定教师讲授不能超过10分钟。这样,老师就没地方讲了,没时间讲了,迫使老师不再是课堂表演者了。教师下“台”学生上“台”,学生成为真正的表演者,那么,走下讲台的教师去哪儿?教师由表演者转变为课堂师生活动的组织策划者。这种组织策划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包括学习目标的厘定,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活动的安排,学习效果的检测。

2.由权威者转变为服务者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学决定教,所以学与教的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与师的关系,学是根本的生产力,教只有适应学才能更好实现学,建设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是新课堂的唯一目标。

高效课堂中教师是服务者,教师的教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作为服务者包含以下内容:(1)服务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学生来到课堂要让他“舒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长才智、感受快乐、获取成功,让学生爱课、“醉”课。(2)服务就是要唤醒需求。课堂上的服务首先是唤醒需求,然后才是满足需求,学生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满足的,因此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唤醒需求。(3)服务就是创设氛围和提供条件。高效课堂的服务就是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很多学生因为看到“别人都在学”而产生“我也要学”的需要,所以高效课堂评价是看学生学得怎样,看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4)标准化服务的同时渗透个性化服务。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就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提供服务时,既要有标准化服务,又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学习状况做到个性化服务,只有做到个性化服务才能实现个性化教育。

司佐军,河北承德市双桥区双峰寺中心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