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黄永玉出书回忆表叔沈从文
杂志文章正文
黄永玉出书回忆表叔沈从文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2        返回列表

黄永玉出书回忆表叔沈从文

据《北京晚报》报道,9l岁的艺术家黄永玉近日出版了追忆他与表叔沈从文一生交往的新作《沈从文与我》,讲述了两人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沈从文不仅是黄永玉的表叔,也是其一生的领路人,他鼓励了黄永玉完成了离开凤凰小城、回国、摆脱“文革”困境等人生重大改变。《沈从文与我》开篇拉页印有2009年黄永玉先生亲自手书《永恒的湘西和沈从文》,书中还特别收录了大量的老照片以及黄永玉的字画,很多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书中,黄永玉写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我们各人吃着各人的“全餐”。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他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黄永玉将沈从文称之为“我人生的标杆”。黄永玉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表叔沈从文一直占据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三十多年时间里,我们生活在同一城市,有了更多的往来、倾谈、影响。亲情、方言、熟悉的故乡、相同的艺术家身份等多种因素使得我们两人少有隔阂,交谈颇深,哪怕在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的日子里,往来也一直延续着。”“黄永玉”这个笔名也是沈从文起的。

2014年网络低俗语排行揭晓

国际在线报道,由国家互联网办公室指导,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召开。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在会上发布了关于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年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尼玛”位居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第一位,装逼、滚粗、你妹、草泥马、我靠等榜上有名。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4大途径。一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例如“草泥马”、“尼玛”等词语同音利用;二是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比如“碧池”、“逼格”、“滚粗”;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如“屌丝”、“土肥圆”、“矮矬穷”、“绿茶婊”等。报告显示,一些市场类刊物、文化类报纸甚至党报党刊管理下的都市晨报、都市晚报为吸引眼球,故意制造应用网络低俗语言的标题。报道指出,检索中文报刊媒体发现,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属丝”,“逗比”和“叫兽”。互联网带来了话语权平等、去中心化、权威解构,同时也使得社会负面情绪、文化粗鄙现象经由网络放大,检视网络语言环境中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三方面的现象: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第三则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该报告称,包容每个人的话语权力,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网络不是某个网民的“自留地”,而是数亿网民的“公地”,公认的文化认知、共同的道德操守、一致的运行规则、严格的约束机制,才能让低俗淡出、让文明回归。

郑州路名更名引发争议

中国新闻网消息,近日,郑州市市区一条道路因改名事宜引发市民持续热议,其中质疑声众。被改名的道路名日祭(zha)城路,位于郑东新区,西起商务内环,东至东四环,长9.8公里,近日被更名为平安大道。尽管郑州市地名办给出了改名的几个理由,包括外商认为交流不便、祭字读音过于生僻等,但市民认为这样的理由缺乏说服力。相关网络调查显示,受访500人中,85%以上者反对改名。6月2日,郑州知名环保志愿者彭保红写下4000多字的长微博,疾呼保护3000年古地名。彭保红介绍,祭城的来历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由一个掌管祭祀的官员所建的祭国,到周公第五子建的祭伯城,再到现在的祭城乡、祭城镇、祭城路办事处,据《祭城镇志》记载,整整有3500年历史。从祭城居民的迁徙、“祭”字读音的演变,到“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的制礼、营建新都、统治功绩等。她说,可惜,在2000年以来郑东新区的开发建设中,与“祭”有关的大部分地方已经消失了,只留下这个名叫祭城路的路名,还能让人联想到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可如今这个路名也没有了。

有学者认为《满江红》并非岳飞所写

据《广州日报》报道,岳飞所填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可以说是史上最有名的英雄心声。然而,关于他的这首《满江红》,在学界是有争议的,部分学者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而是明朝人写的。这里将一些质疑的观点稍微罗列一下。著名学者余嘉锡对此的态度是:来历不明,深为可疑。夏承焘则指出岳飞的孙子岳珂在收集祖父的材料时,没把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收录进去,而且奇怪的是,宋元的典籍里根本没有出现过这首词。这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现的一些观点。当然,也有学者予以反对和批驳。著名学者唐圭璋认为,宋代的词作没有在宋元典籍中出现,却出现在明朝典籍的例子并不少。宋朝人编纂的一些诗词典籍,在宋、元两代寂寂无闻,甚至失传,一直到晚清忽然出现,也不是没有的事。所以,岳飞的一些词在明朝才出现,是符合情理的;而且确认是岳飞所做诗词,却没被其后人收录的,也不是没有先例。宋史专家邓广铭也支持《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原创的观点。他认为,岳飞的诗词也有不被后人所收录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被遗漏并不奇怪。其实,从民族意义而言,整个中华民族完全认同《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所做,因为没有人会质疑词作中所透露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岳飞自年轻时就目睹和感受国家破碎、山河沦丧的痛楚,因此“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些情状是他本人极其自然的情感抒发。再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话很有质感,很有现场感,经历过烽火的英雄,才有这样充满苍凉感的长叹。因此,退一步而言,即使此词不是岳飞所做,但此词的意境用在岳飞身上也很妥当。

“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引热议

《呼和浩特晚报》消息,近日,网络中一则名为“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的帖子目前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话题,就在大家讨论的同时,也勾起了很多人对中华传统礼仪的记忆,许多人在问:那些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你还记得多少?网帖中写道:“久仰”、“冒昧”、“拜读”、“笑纳”……这些似乎常常在影视剧里出现的词汇,其实在商务场合、求职应聘中也时常用到。如向人表歉说失敬;求人原谅说包涵;不知适宜用冒昧;辞谢馈赠用心领;等待客人用恭候;请人改文用斧正;恭敬称述用谨启等。另外,在该帖中,也对日常会话、待客拜访、文章书信等进行了分类,让网友更加清晰地划分和学习这些用语。对此,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联系到了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陈红艳,她说: “网络语言及很多新型词汇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无需去探讨这些词汇的好与坏,因为大众是有审美习惯的,不好的网络语言也早晚会被人们遗忘。但是传统的好的东西是需要我们去传承的,目前我们应当思考的是为什么留不住它们,而不是怎么去留住它们。如今,很多中华礼仪用语我们只能在影视剧中见到,其实这就说明中华礼仪用语的使用并不是一小群人的文化,而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

《新华字典》将改编成电影

《重庆晚报》消息,IP(具有知识产权的智力项目)热在影视圈持续升温,几乎每天都有所谓IP作品开拍或上映。最新的消息是,《新华字典》和“俄罗斯方块”被互联网公司注册,将被改编为影视剧。国内还有怎样匪夷所思的IP会被改编?中国影视创意已经枯竭到拉《新华字典》来做噱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认为,《新华字典》是惠及几辈人的工具书,如果改编得当,借经典的名声拉动票房无可厚非。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自诩“IP热”的准支持派,“lP本身无可厚非,我们不能因IP转化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而忽视这种新形态的存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数字化取代胶片拍摄,业内许多人是抵抗、不屑,甚至认为是种堕落。但现在回头看,时间已证明一切。”李少红在影视产业打拼30多年,圈里的热词起起伏伏经历了好几轮。如今,IP之于电影是又一次革命,李少红认为电影人应该尊重互联网给电影产业带来的改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汪海林给IP热投了反对票,他说,“IP实际上是I poor,我很穷。尤其是有人动了《新华字典》的脑筋,原创真的如此匮乏?”汪海林给出抵触lP的理由:现在一说要找创意源,很多人就诉诸互联网热词,很多选题本身欠缺专业性,不具备电影转码条件,“如果创作完全依赖于热点,那是电影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