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针对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尤其小学语文教学对象都是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如何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已经成为当前越来越多语文教师所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可以说,小学语文课堂语言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决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评判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语文课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的课堂语言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具有抛砖引玉和优化反馈的重要作用,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详细阐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实例,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是启迪学生智慧、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课堂语文是否科学、合理、得当,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中[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语言发挥教学作用,这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课堂提问较多或者自问自答较多的情况。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往往会采用提问的方式。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提问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语言中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语气不能过于生硬,提问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将无法发挥提问的实际效果。

其次,对于课堂学习的点评过多,表扬过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面对幼小的学生时,更多的是实事求是的对课堂讲学的点评,甚至是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批评,但是对孩子们学习优点的表扬或者其他赞商性的语言过少。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针对以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对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言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提高语言的生动性。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句的时候应该如何向学生解释“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是一种什么颜色呢?按照字典中的常规解释,碧是一种和青色相近的颜色,但是“相近”的概念太模糊了,光靠小学生的想象是无法理解的,如果这样向学生解释,显然不是有效语言。教师应该在学生中寻找有穿了颜色相近衣服的小朋友,请他们站起来演示给大家看,或者提前准备好具有“碧色”性质的布料或者物件,一边展示,一边解释,这样的语言显然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和接受。

2、多使用激励性语言。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幼年时期都会有一种期待爱抚或者表扬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表扬或者肯定有一种天然的渴望,甚至有时候急切之情溢于言表。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多多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孩子们的想法,增强孩子们的信心。例如在讲《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想要表达的是霍金坚韧顽强的毅力与精神。这就可以和孩子们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关行为联系起来,并在课堂上对这些行为进行积极的肯定与表扬。例如某某同学和霍金一样有坚持读书的好习惯,值得大家学习。某某同学在学校体检抽血的时候没有哭鼻子是一种坚强的表现等等。将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与课文中的主旨精神结合起来一起讲解,显然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多媒体设备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当前已经是信息时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等设备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设备,例如在上课刚开始的导语部分,可以一边给小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一边为小学生朗读所要教授的内容。这样不仅改变了老师喜欢让孩子们齐声朗读的传统方式,还能够用声、光、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小学生跟随者老师的朗读或者解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好奇感和热情,这对提高课堂学习语言的有效性能够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正式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启蒙阶段,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打下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陈爱英,教师,现居福建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