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杂志文章正文
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表达交流训练注重了言语的规范性、准确性、流畅性、条理性、逻辑性等,是思维的潜意识活动。也是“有声”的写作。所以,口语和书面语是相辅相承,互为表里的。因此说,表达交流都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中言语使用的重要性。突出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关于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立足课堂,结合文本,讲究方法,灵活操练。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教会学习的方法。我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能力差。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说话机会。我的具体做法是: (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白选角度,自拟题目。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教学需要,多采用问答法、讨论法、辩论法等等进行教学。 (3)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如中外名著、人物传记、《演讲与口才》等书籍,增加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 (4)背诵课内课外名篇名句,名言警句,积累成语俗语。(5)利用多媒体,观看课本中节选的演讲、戏剧等,如《我有一个梦想》《雷雨》 《哈姆雷特》等。有时也会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如《边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等。有时还会看“超级演说家”这样的综艺节目。(6)督促学生看报纸、新闻,了解实事,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必须要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全人类。 (7)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征文大赛等等。所有这些,扩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面,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高效课堂顺利进行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全面的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写结合,规范要求。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不主动学习,一切都是空谈。我把学生分成小组,以优带差,让表现好的学生影响怠工偷懒的学生,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鼓励,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大部分同学都会有集体荣誉感,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就算表达不好也会主动站起来“说”的。如,我在讲述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的教学时,在培养学生表达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了整体设计,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依据文本资料了解作者司马迁、班固、范哗,进而了解《史记》 《汉书》 循汉书》的时代背景,了解传主,这是自主学习阶段。

然后,由学习小组组长下达学习任务,分自然段进行文字翻译,生生互检、师生互检。合作学习,基本解决文意,整体感知内容。接下来的课时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合作完成所有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到了第四课时,以抓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提问翻译课文。第五课时以探究形式完成课文分析。三篇课文讲完之后,学生以三个作者、三个传主的事迹为材料,任选一个人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结合现实,有说服力,语言优美。学生在“展示交流”时非常自信、从容,表现极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升。

三、示范引领,开发资源,眼中有文,心中有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示范中指导,在指导中示范,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仿,兴趣浓厚,效果更佳。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高,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越强。教师指导的高度、适度、得法是最好的示范作用。要知道,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遵循激励性原则,在每次训练中,都要设法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成绩,并适当加以引导和纠正、评价和总结。让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以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敢说、会说、乐说、说好。在“说”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己。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洞察,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去模仿学习。学生思维的视角决定了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其实,表达与交流的速度反映了思维的速度。我们知道,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如果表达与思维脱节,就会影响表达的效果。

刘毅然,教师,现居黑龙江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