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
杂志文章正文
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陈燕美

由于受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考核,最终导致出现高分低能情况。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相关探讨。

1、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是以阅读和练习为主,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习惯性学习模式,认为语文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基础知识的考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力方面提高,更没有意识到表达、沟通、交流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长期的沉默式学习让学生形成一种心理障碍,不敢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害怕自己出错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惩罚等等不良心理障碍,如此极易形成自闭、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鉴于上述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多加引导、鼓励,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让学生敢于开口,提高学生自信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同时也对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2、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在教育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语言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就需要语文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敢于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述方面,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览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逐渐树立文学基础,提高语文功底。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教育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主阵地。在课文教学的设计当中,教师要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为教学设计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等都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文《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过程中,课文主题本身具有一定吸引力,教师同时也可以再结合影视作品,通过生动的视频效果将课文中最精彩的语言对话片段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融入情景,激发学生学生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并由学生选择角色,通过语言和动作以自己的角度和想法将角色诠释出来。

4、以合作探究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创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互助协作能力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学校和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改变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为目的,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讨论、辩论、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深化了语言表达中对感情的投入。例如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安装常规的方法进行逐段讲解,可以将课文的关键问题解剖出来,即作者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文章中对苦和乐又是如何表达的等等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进行反复品读,然后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讨论、交流、辩论。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体会到快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交流、辩论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尤其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所以教师除了组织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将语文教学扩展到课外,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机会,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例如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对当前的新闻焦点和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或者定期举行演讲比赛、辩论赛、组建文学社团等等。语文教学是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需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最大程度扩展自己的语言应用空间,从多个方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陈燕美,教师,现居山东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