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低年级故事教学谈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低年级故事教学谈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张云杰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这一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高兴地听

1.初步培养语感。根据年龄段,精选适宜学生们听的素材。那些篇幅小、语言形象、口语强的故事让学生愿意听,乐于听,兴趣盎然;那生动的故事和文学形象,在学生反复“听”的过程中,渐渐地被模仿、体会、领悟,语感渐入学生心田。

无论是老师的朗读,还是音频文件中那亲切的声音,都可以让学生模仿准确、流利、优美、抑扬顿挫的发音,掌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品悟语言美和言语表达的规律,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直觉思维、知觉判断、心灵感悟,形成规范语感。

2.引导学会倾听。对于小学生来讲,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

听故事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听故事前,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和语言特点分别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每次都带着一两个问题,有目的地去听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动作等形式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在听完故事后,根据听故事以讲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讲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大胆的讲话,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同时,注意老师讲述故事时的语气、语调、动作等,进行适当地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复述故事内容,把自己倾听的收获与同伴分享,获得成功体验,逐步学会倾听。

引导学生将听故事时的经验运用到听讲过程中,细化倾听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的接受,做到“说”、“思”并重,相互促进。

二、快乐地读(讲)

1.引导自主识字。激发阅读兴趣。有些老师在一年级进行完拼音教学后即要求孩子阅读简短的拼音读物。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识字,提前阅读。想法是好的,可是学生的识字量太小,仅依靠拼音这个工具,进行阅读困难太大,一个个“拦路虎”逐渐抹杀了学生的识字兴趣,真是得不偿失。

能够熟练地识记字形,读准字音需要学生和汉字“多次见面”。这一次次的“见面”,不能是机械的重复出现,而应该是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当学生听过了老师讲的绘本故事,再去阅读,就会降低阅读的难度。他们会根据听来的知识对绘本中的文字猜一猜、顺一顺。在不同的绘本中和相同的汉字一次次地“见面”,终于变得熟识起来,彼此成了“好朋友”,再也不会叫错名字。

2.提高表达能力。发展语文素养。开发“课前故事会”等微型课程,开展“故事擂台赛”、“每月主题故事”、“看图讲故事”等活动,丰富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读故事、讲故事。各种活动中顺应学生的表现欲,为学生提供平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了语感,发展了语文素养。

三、深入地思

1.培养阅读能力。故事的特点是情节性强,以故事为题材的文体,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价值。根据教学活动的进行,逐步给学生提出故事阅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做。先读通,遇到生字、新词要查字典解决;再要求读懂,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经过、结果说给老师、亲人、小伙伴听。对于某些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情景,加深理解。

2.达成人文目标。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包含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人生观等。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在形式上兜圈子,语文文字就失去了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所以阅读故事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入情境、感受文学形象,评说人物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精神得到滋养,从中得到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找到了行[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动的榜样。阅读故事使学生感悟人生,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成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目标。

张云杰,教师,现居山东平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