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三阶段要重视限时作文的强化训练
杂志文章正文
高三阶段要重视限时作文的强化训练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张述文

进入高三,如何落实和强化“限时”训练呢?本人多年来的做法是——利用每周的大课或晚自习,按训练序列筛选确定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六十分钟内完成作文,之后及时批阅,有重点地写好讲评教案,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专门讲评,对确定的训练知识点进行重点落实和强化。

1、从审题入手,强化切题、扣题意识。新材料作文虽然开放度、灵活度、自由度都很大,比起命题作文审题难度大大降低,淡化了审题意识,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审题环节。事实上,从高考考场作文到平时的练习及各种检测、模拟考试作文来看,学生切偏题意乃至背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要想学生在高考考场上稳妥地拿到基准分,就必须强化审题意识。讲评时,可挑选切题准确的高分段习作和偏题、背题的低分卷,进行对比性点评和分析,培养学生不管碰到什么材料都能准确审准题旨的能力。

2、题旨审准之后,就要着眼于强化围绕题旨确立观点、提炼中心的能力。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强调“立意自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在于观点是否鲜明或明确,中心是否突出或鲜明。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审清或审准了题意,而没有准确、恰当的立意,想获得理想的分数乃至高分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讲评的第二个环节自然要针对立意是否准确进行。同样,可选取成功和失败两类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具体点评和剖析,培养学生针对各类难易不同的材料恰当、准确立意的能力。

3、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文体自选”的要求,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扬长避短,各显神通,这正是新材料作文最具优越性的地方,但绝不是不要文体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实际上,这类“四不像”文章在高考考场,各类大、小型模拟和检测中非常普通,原因就是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没有了文体意识。所以,第三个环节就要强化训练学生“写什么像什么,写什么是什么”的能力。讲评中,可选择正、反两方面的习作加以评析、归纳,让学生准确把握议论类、记叙类、散文类乃至另类文体的典型特征,确保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

4、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还有一条就是“题目自拟”。在各次模拟月考阅卷中,常常会发现有文无题的文章,而这类作文中,扣偏题意、背离题意的情况很普遍,这与学生不重视拟题环节很大的关系。所以,作文评阅中要分类记载有典型性的“好题”和“坏题”,讲评时专点示范评析,让学生懂得“题好文一半”的道理。同时,以专题形式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拟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拟题能力的提高。

5、强化学生围绕立意打腹稿或编写提纲,围绕提纲构思成文、谋篇布局的意识。学生作文思维混乱、没有布局、杂乱无章的现象应该说是十分严重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匆忙下笔,草率成文。所以,要在限时训练中要求学生认真编写好写作提纲[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或打好腹稿。首先,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设计出一个靓丽的“凤头”,精彩、生动、富有引力。其次,设计好中间部分各层或各段的中心句,注明选用哪些典型材料,详略如何安排等。第三,设计好章的结尾。是点明题旨、深化中心,是设置悬念、促人思考,还是安排意外结局、留下余音绕梁之效……这样,就可以避免漫无边际、稀里糊涂涂抹文字的弊端,在下笔前确保成文的相对质量。

6、鉴于高考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应试型的限时作文,最后,还要着力培养几种意识。①考场意识。让学生明白,在规定时间里写不完文章就意味着考试的失败,因为未完卷在评卷中是被判为最低档的。②卷面意识。让学生明白,整洁的卷面、隽秀的工整的字迹,是作品留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特别是在网上阅卷时代,更显重要,绝不能因为时间紧而乱涂乱抹、连飞带跑、龙飞凤舞。如果那样,吃亏的只能是自己。③求新求异意识。不要慌忙下笔,仓促成文。因为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新颖的选材、独特的立意、生动活泼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构思,往往能够强烈撞击评卷人的眼球,从而获得满意的分数。④修改意识。考场作文的修改,自然不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修改环节却是不可少的。因为文章中屡屡出现的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过多,过渡照应不周,语意衔接不顺等方面的问题都会给评卷者留下不良的印象而影响到最终的得分。所以,要强调学生不可偏废修改环节,哪怕考试时间只剩二、三分钟,也要进行修改。当然,修改过程中要尽量维护卷面整洁。

在高三冲刺阶段,千万不能让作文“限时”训练陷入淡化、随意的泥淖,只有扎实、有序、有效地进行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张述文,教师,现居甘肃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