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谈谈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杂志文章正文
谈谈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王中琼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应该有学习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动笔,去实践。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意境优美的课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读读画画,我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没有用自然知识去解答,而是在学生读书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画下来。学生画了独木舟、弯弯的小船、湖边泊着的小舟等。这种教学给学生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小艇的样子。学生有一种只可意会的感觉,学得轻松愉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课文中讲了三种情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我设计了表演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一个扮演船夫,卖力地兜售自己的驾驶技术;其他同学扮演游客,向船夫提出问题。事实证明,这种活动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表演中培养了语感。如《三峡之秋》《海上日出》《夕照》《草原》《西湖的“绿”》等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教学中都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让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领会感悟再进行想象。学生在读文字的过程中头脑中浮现出画面,在构图画出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创造性理解。接着可展览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不仅可延伸教材内容,而且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还有许多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学生喜闻乐见,与其把时间花在讲、问、答上,倒不如把学生引进故事之中,让他们担任故事角色,在自编自演中,使语言史字内化、思维感情得到升华。《猎人海力布》一课,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中海力布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乡亲们的内容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将故事所展现的人物品格说出来,而是变施教者为激励者和观赏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字、想动作、练语气、扮角色,课堂就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就能在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表演中体会故事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诵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语文课上设置适当的活动,能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轻松、自由、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语文,发展智能,陶冶情操。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力求:

一、改进学习方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上,教师的提问虽然引导学生读懂了课文,却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多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营造出较为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提出疑问,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被激发。我在教学《鲸》这一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鲸为什么生活在海洋里,却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大家议论纷纷。教师乘机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把课外学到的知识引申到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说明中,了解了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如教《三峡之秋》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认真读,细细评,这样课堂上学习时间比较充足,既重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又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式学习,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地进行探索,创造性地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最终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就语文学科而言,开展探究性学习较其他[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学科有着明显优势,特别适合专题式学习。因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中不外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几种类型。归类整合法就是打破原有的教材编排体系,对一册课文进行归类学习。如教学古诗《望天门山》《题西林壁》时,可以把《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再拿出来学习。因为这几首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等都是相近的,通过比较,学生不仅能深深地体会到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想象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而且还可提高学习效率。

王中琼,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