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教育应当是一种美的教育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教育应当是一种美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高玉

外貌的美丽我们无法主宰,美丽的衣裳我们随时都可以拥有,可是想要具有美的灵魂和思想则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教育应当具有这种功能,它不能只是停留在教会学生认识字词,积累名句,学习作文的水平上,而且应当担负起美的教育,即带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重任。

语文教师应当清洗自己,从外表到内心。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外表美,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发现美。

屈原的《离骚》我记忆犹新。这是时代久远,艰涩难懂的一篇文章。最初教读时,我自己也是头疼。我也对于屈原的言行觉得不可思议。更是想不通人们到底为什么如此推崇他。带着这么多和学生一样的困惑,《离骚》这一课大都在模糊中开始,在匆匆中结束。可是心中总是觉得有些遗憾。经过好几次的重复教学,认真琢磨,我终于对屈原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个追求外在美的典型,“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他拥有秀美的蛾眉,带着高高的帽子,用荷叶作上衣,用荷花做下装,系上长长的丝带,用香蕙做佩,手拿白芷。我想假如屈原生活在现代一定拥有众多的粉丝吧,因为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唯美主义者。他还是一个为了实现美的追求的践行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耧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实现他的美政,屈原发出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呐喊,这一声声呐喊道出了屈原的心声,道出了他表里如一的美好心灵。

带领学生不厌其烦的去理解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当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具有美的心灵。关于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看看这篇有关学校香樟树的文章吧。

一树一世界

枣阳一中 徐金瑶

下课了,我撂下笔,揉揉酸痛的双眼,习惯性地望向窗外,久久回不过神。

从到校的第一天起,我就被这铺天盖地的绿给吸引了。这是一行香樟树,是我喜欢的树,漫步在它们身边,总能嗅到淡淡的清香。它们长得有些年头了,枝干修长,叶子密密麻麻。恰逢它结果子的季节,黑黝黝的小果子一嘟噜一嘟噜地垂挂在叶子下,不时落下三三两两的,时间长了,满地都是,水泥缝里,自行车篓里,有时候到家了从帽子里也能抖出一两颗来。拾起一颗黑透了的,能闻到香樟树上的香气,一捏,黑色的外皮裂开,流出透明的汁液,香气愈发浓郁了。开学时正值盛夏,太阳毒的厉害。而香樟树下却一片阴凉,阳光被树叶撕得粉碎,零零散散地扑在地上,没有了火辣的味道。

现在已是冬天了,校园内的那排水杉,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那棵松树虽还绿着,却也是灰绿,死气沉沉的。唯独这行香樟,依旧是翠绿的,每次望着它们久了,恍惚间[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觉得这不是冬天而是盛夏。上午三四节课,冬阳已升起,一米阳光从叶子下悄悄钻过,恰好泻在窗边,用掌心接住一束,暖意便洋溢在心中了。透过窗户,满眼的绿意,一阵风吹过,波光粼粼,我仿佛潜在翠绿的海底,太阳在水面弯曲,朦朦胧胧,光芒点亮了海底,也点亮了我的眼睛。叶子折射的光,如星星一般,不停地眨着眼,又如一支摇滚乐,每个鼓点都迸溅着光彩。无风时,叶子静静地垂着,它让阳光透过自己晶莹的身子,汲取温暖,从叶稍至叶脉,再到枝桠,树干,我仿佛看到树的汁液缓缓地在树的经脉中流淌,运向根部。一棵树,连接了天与地,它是天地的信使,使天地间更温馨。

不仅是我,那小麻雀也陶醉其中。有时他们三三两两地飞上一根树枝四处张望,有时又躲在树叶下嘀嘀咕咕说着小秘密,更多时候,它们总是单独落在一根枝上,闭着眼小憩,或歪着小脑袋想心事,在这大自然的绿色屏障内,它们怡然自得。这憨态可掬的小精灵!

回过神来,忽然想起了三毛的一首诗: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我想,有一天,语文教育发展成一种美的教育应当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高玉,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