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杂志文章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50        返回列表

倪裕琴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间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其中语音感和语法感还有语义感构成了语感。语音感是人们对音调、音量、语速发生变化的感知,对同一个句子,不用的音调、音量、语速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语法感即是对语言是否规范的感受。语义感是对字里行间所有的意义的感受。需要的表达是充满感情的,所以语感中必然包含了感情因素,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只有充分注入情感,才能得到语感。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强化听说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听、说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听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多方面准确感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要表达清晰,正确用语,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过渡,锻炼语言表达的畅通感。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素质。只有通过足够的听说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安排了系列的口语交际的短文和训练题,值得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听说训练教学过程和步骤,将听说训练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本文来自于Www.WkXX.Com]

吟咏是一种多感官运用的学习方法,任何人的语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的获得是在对语言足够熟悉的基础上建立的,需要外部的刺激和内在知识的运用。它的直觉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引领着学生对典范性的语言进行反复感受和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技能的训练。执教《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时都可以通过让学生示范美读、理解朗读、指导诵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示范美读重在用情感人,在读的时候读出情趣,了解作者的表达,与作者心灵相融合,让学生得到深刻的了解。理解阅读的过程重在体会,教师在学生理解语言时进行适当的引导。指导诵读,即学生在朗读时调动多种感官,心到、口到、眼到。充分细腻、准确地感受语言的精髓,从而获得审美的感受。同时,教师在学生朗读时进行感情的引导,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投入阅读。

二、强化听说读写.养成良好习惯

语感是规范语言的长期产物,强化听说读写、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实践,让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对文章有足够的感受能力。教师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训练为主体,注重口语交际,突出读写。只有在各种各样的典范经过大脑进行熟悉,才能形成语感。当然,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要注意读物的选择,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引导。“写”这个过程是调动大脑中的记忆信息来巩固对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每天的读写作业,每周布置一定数量周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长期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语言能力的积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更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有一定情感和意义蕴涵其中的,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材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如,在苏教版的《新闻两篇》教学时可采用录音播放和教师的激情朗读形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融人作者的强烈的自豪感,引起共鸣,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三、强化语言品味,创设操作情境

语感的获得需要学生完成对语言的反复揣摩,进而进行语言的品味,叶圣陶也说过,一篇文章只读一篇,未必能领会,只有通过对文章的反复揣摩,才能在字里行间尝出文章深厚的底蕴。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对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段的“攀、缩、微倾”等动作描写,粗粗阅读,学生可能只觉得父亲笨重,但是仔细体悟两番,就能倍感父亲那苍老的姿态,只叫人心酸;那拳拳的爱子之心,催人泪下。

另外,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融人情境,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进而提升语感能力。如教《散步》等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以画衬文,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设计课件,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语感素质。

总之,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及其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多渠道的语感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优良的环境里最终形成优良的语感。

倪裕琴,教师,现居江苏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