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多元“共生”,建构语文活力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多元“共生”,建构语文活力课堂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15        返回列表

沈健

共生教学指的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追求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促进彼此共同成长。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共生关系,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措施促使师生和生生之间形成多元互动,构筑起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深度对话,共生“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生生对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共生教学中也必须形成深度对话,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着重寻找文本之中能够促使学生有感而发的内容,并将其作为支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的温度。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凝聚了浓浓的情感,在教学中可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首先可以围绕文本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如“文章的第三层刻画了父亲买橘子时候的背影,作者分了哪几部分来描述这个背影呢”、“[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父亲让儿子站在原地不要动,自己去买橘子,你认为父亲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怀着怎样的感受呢”等。除了深入学习某一段内容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逐一列出作品中还有哪些感人的情景,如父亲给“我”一封信等。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意思之后,还可以让他们结合文本来回忆自己的生活片段,想一想在自己和父亲的生活中是否也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在学生有感而发,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他们对文本的感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文本的感受进行内化,从而共生情感,而这又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这能让学生更进一步走近文本,形成学习和思考的相互融合。

二、图文并赏,共生“言意”

利用图画可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图画帮助学生搭建起和文本沟通的桥梁,让语言文字和文本意蕴内涵融合统一起来,促使言和意达成共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用为课文选配图画,根据课文内容评图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平和的世外桃源。然而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并非只是为了描写桃花源的美景,而是为了借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初中学生很难感知到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到言外之意,在这种时候可以借用图文并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欣赏根据《桃花源记》创作的意境图,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哪一幅画最能展现桃花源的意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提醒。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两句色彩绚烂,景色很美,哪一幅图能够展现这样的场景呢”、“桃花源中也有良田、土地、房屋,这看似和外界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桃花源之人的生活状态却和外界有着天壤之别,哪幅图能够体现出这些呢?”在阅图、评图的同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如何将现实和理想世界联系在一起,如何通过白描的方法进行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尽量选择最适合文本的图画。多元共生教学中图画只是一个凭借物,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文字枯燥难懂的缺点。这种图文互补的学习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链接背景,共生“意蕴”

文章都有其创作背景,适当地给学生介绍背景能促使学生和文本、作者形成共生,让他们更好地探究文本深处的意蕴。一些文章由于背景十分复杂,所以在学生学习的时候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教师可以适当链接文章的背景,让学生通过补充背景的方式来进一步阅读文本,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初中学生对于“白求恩”也可能只是知道其名,对其具体事迹并不太了解。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下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是如何冒着枪林弹雨,辗转若干战场,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抢救伤员的事迹。《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创作的纪念文,用来号召中国人民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然而和一般纪念文不同的是,它其中叙事和抒情的部分较少,但是说理的部分却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多介绍一些背景资料可以弥补叙事不足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白求恩其人。

背景知识也是打开文本阅读大门的一把钥匙,教师可以围绕文本背景资料来设置一些问题,在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也能和文本形成共鸣,接收到作者想要透过文本传递出来的情感。

共生教学强调的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筑多元共生的课堂,将使师生教学关系变得更为和谐。

沈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山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