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侯宗保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学观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小学语文课上该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度和热情度比较短暂,对事物的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教师采用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将会使学生感觉枯燥,对教学内容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

例如教师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课文时,首先,教师先让学生进行通篇略读,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基础性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阅读情境。比如教师通过情境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旅客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那么谁可以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来旅客介绍介绍桂林山水的特色?”学生一听到这样的情境引导,就会慢慢增强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入情境导入过程中。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要想做好一名出色的导游,首先要熟读课文,并要读出感情,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最后,学生在临时充当导游、讲解桂林山水特色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者宣传视频,学生的导说词才会更加生动形象。

二、鼓励学生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在问题情境中应该扮演一位怎样的角色,是问题的拥有者还是问题的解决者。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站在文本内容角度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文情境。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将课前引导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文章内容制定结构化和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向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以任务指导学生展开学习。

比如,学生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小女孩手中明明有火柴,她为什么不去捡一堆木材取暖?小女孩明明可以逃离那一切,为什么她要选择承受?为什么周围的人不愿意救助这个弱小的女孩,而是选择看着她慢慢死去?”这些问题学生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之后的结果,教师应该给予细心解答。教师可以避开正面回答,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穷人的生活状态讲述给学生,分析以上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穷人生活状态与富人之间的差距。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能够使学生具备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课堂留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从中感受文学之美。由此可见,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学生而言,不只是体现在文字的视觉冲击力,还凸显在作品本身的情感因素。

比如,《月光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句话主要表达主人公弹琴时,琴声不仅抚慰了盲姑娘和他哥哥孤寂的心,还让海面穿上了一层美丽的“外衣”。琴声、画面、文字的美妙结合,为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艺术气息。琴声与画面的结合通过传达了意境美,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使人联想到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妙。教[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进行留白,并留足留白的时间。在学生展开联想过程中时,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思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多留给学生遐想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各种美妙的画面,再通过动听的琴声和作者充满情感的文字表达,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顿时变得宽松、愉悦,即让学生感受出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又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对生活的意义。音乐的魅力、文字所表示的意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美等都是文学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学生在细细揣摩文字、联想画面的同时感受生活细节之美、琴声之美。由此可见,课堂留白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提高学生思维拓展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天性特点制订教学计划,不能墨守陈规,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快而优”的教学效果。

侯宗保,教师,现居甘肃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