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19        返回列表

杭卫华

近年来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模式渐渐走人高中语文课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文本的讨论,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踊跃展示,较之从前更有积极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实际操作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这需要语文教师采取相关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打造更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使得学生在小范围区域内拥有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小组合作教学[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模式可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够较好地参与课堂,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各抒己见,人文素养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讨论出现的问题

课堂讨论哑口无言,无从下手。自主探究类学习往往需要小组成员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课前准备不足就会导致讨论过程中出现“不知道该讨论什么”、“开不了口”等现象,学生对于课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中心思想等方面没有事先预习,讨论时没有底气,自然哑口无言,无从下手。

学生参与讨论不多,形式主义严重。小组讨论常常会出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同学发言的情形,尤其是优等生,其他小组成员往往扮演着旁听的角色,这种小组讨论就失去了人人参与的意义。该问题的出现有分组不当、成员间配合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等多方面原因。

教师角色定位不准,脱离讨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有的教师没有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走入误区,由于教师置身事外,角色定位不明,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小组合作使用泛滥,实效降低。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每篇课文都适用,有些教师对其使用泛滥,造成了教学效率的降低,甚至是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提高小组合作讨论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首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要科学划分小组,明确分工。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对小组进行划分,可将优生和差生搭配在一起,参考学生的性格、沟通能力等因素,选择较为适宜的小组方案,小组成员在合作讨论时还需明确分工,争取人人有事做。

其次,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要做好讨论准备,有的放矢。教师在决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作为下节课的教学方法时,应当事通知学生并布置任务,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素材。布置任务时需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可以适当布置几个课前问题,让学生有方向地预习和准备,不至于在课堂讨论环节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在分配任务时,教师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充足的准备时间和发言机会,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第三,制作合理方案,安排有序。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应在教师制定的合理方案的引导下,有序进行。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的《赤壁赋》时,教师可先布置任务,一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朗读《赤壁赋》,每组一个自然段,小组间进行比赛。通过这样的合作竞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疏通了生字。接着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推进小组合作讨论,如“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篇文章的?”“你对文中的哪些语句理解起来有困难?”“整篇文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心境?”这样一系列合理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对文章的理解随之加深。

第四,选择合适时机,事半功倍。小组合作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有时在合适的课文才能发挥其有效性。通常来说,长篇的现代文和文言文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如文言文这类文章更适合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人人都参与到对文章的理解中,事半功倍。

还有,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深入小组中,进行指导。当小组讨论遇到困惑时,可适当点拨。在课堂发言中教师应到学生身旁,听取意见,鼓励其积极讨论。出现优生包办“能者多劳”的情况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将包办模式转变为“优生辅导”的合作互助模式。

总之,小组合作讨论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应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应注重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其有效性,打造更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杭卫华,教师,现居江苏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