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技巧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技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15        返回列表

杜甲超 姜良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合理的结课技巧,能够使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完整统一。作为教学的收尾部分,在教学中起到总结与发散的作用,在新课改发展中,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技巧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根据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加以整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技巧进行探索。

一、“结课”对于整堂课的意义

在教学中,良好的结课环节不仅能够将一节课进行完整的结束,更能够起到总结与过渡的作用,对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小学语文课堂而言,结课环节主要发挥着如下作用:结课环节作为一节课的结尾,能够起到总结课堂的作用,并且借此机会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内容,实现学习的深化。结课环节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做进一步思考。有些结课还能够起到过渡作用,承接下节课。

二、常见的小学语文结课技巧

结课技巧有许多方式,最为娴熟的教师,能够对课堂时间与节奏的把握做到游刃有余,达到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就刚好下课的浑然天成状态,但更多的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实现一节课的完美结束,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一些结课技巧进行整理与阐释:

1.课堂小结型结课

课堂小结式结课是指教师在结束一节课之前的几分钟内,对本节课进行梳理总结,带领学生一同回顾,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在结尾处问学生“本节课重点讲解的是什么呢?作者的写作目的又是什么呢?”经过这样的两问,能够从整体上将学生再带回课文,带回对桂林山水的沉醉中,并且点出作者的感情,一下子就将文章内容与思想感情这两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回顾。课堂小结型,是语文教师经常采用的结课形式,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师也在不断突破传统,以更为新颖的形式进行回顾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推崇深入浅出。在对课程总结时,教师要尽量以浅显简单、又能切中要害的方式进行讲解,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新课过渡型结课

运用一节课的结尾,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能够起到为新课过渡的作用。在教学中,这种过渡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适用于一个单元内的、素材相一致的教学内容间的过渡。例如,在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接下来要学习《金色的草地》,两篇文章讲述的都是抗战的艰难时期,我们的民族小学与红军在草地上的不同遭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结束后为学生买下伏笔,承诺下节课带他们看看那段峥嵘岁月中我们的红军战士在草地中的遭遇。在一节[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课的终了,能够为学生留下期冀,提前激发他们对新课程的兴趣。

3.发散思维型结课

在结课中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发散思维型的结课方式,教师在结尾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回顾型结课不同,发散思维的结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打破常规的,尽管基于课文,但与文章的主题立意并不一定一致。一般采取这样的结尾形式,要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索意识,要么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例如在教授《少年闰土》一课时,在结尾处教师问学生“为什么闰土在小的时候害羞只敢跟‘我’玩,但是三十年后却喊‘我’老爷,那么再过30年后两人如相见会说什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测出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也能使学生在沉浸于课文中的情感的同时,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4.设计悬念型结尾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进行悬念的设计,借以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憧憬、对语文教学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期待。在讲述课文《秋姑娘的来信》的前一节课,带领学生回顾朱自清的《春》,将学生带入到这样的氛围中,并且甘肃学生即将来到的课又是一节有季节色彩的课程,这种属于对比悬念法;还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将新的课程进行总结,挑选出与学生生活实际关联最大的、学生能有话可说的内容,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新性地进行诸如故事悬念法,以一个故事作为本节课的结尾,并且为新的课程留下悬念。

在本文中笔者整理的小学课堂结课技巧,仅是笔者在日常教学经验以及对前辈学者观点的整理中得出来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一定要按照成规定式进行教学,而是要有所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文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良好的结课技巧能够避免教学的虎头蛇尾,保证课堂的完整性。

杜甲超,姜良翠,教师,现居山东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