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音乐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音乐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15        返回列表

田建军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多媒体设备。在这种新课堂中,学生们听到的不再仅仅是教师的授课声,而是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将音效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然感情,创设极佳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真情、人物、故事,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能使初中语文教学的成果变得更加高效。

一、在音乐中朗诵,声情并茂

配乐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其实十分广泛,不少教师在进行诗歌内容的教学时常常采用这种方式。诗歌的教学形式重在朗读,如果学生们能读出诗歌的韵味,说明是真的理解了诗歌的感情,这样教师的教学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的。可是怎样才能使学生读出韵味呢?这就需要音效的配合,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做学生诵读的伴乐,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情感,让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场景,教学效果肯定不错。例如,在学习初中一年级教材中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配上节奏缓慢又略带欢快的音乐,轻声但有感情地诵读,让学生们跟着音乐带着感情集体朗读,适当的背景音乐在此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想情感,帮助他们走进诗歌的意境,想象出中秋时节一轮皓月当空,对亲人酸酸甜甜的思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假如没有音效的配合,教师无论是多么动情的朗读示范,也无法调动起学生们的感情,即使是带着情感的朗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除了诗歌之外,散文的学习也十分适合这种方式,如同样是初中一年级的《四季》,选择了四篇语言优美的描写四季的散文,教师可以在写冬季的《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学习中配上钢琴曲《雪之梦》作为音乐背景,这首钢琴曲充满温情,曲调舒缓,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对冬季的感悟,理解老舍先生回忆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配乐的同时进行分角色分段落朗诵,在全班范围内展示。

二、在音乐中导入,顺理成章

音乐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在课堂伊始,通过音乐的播放将学生们带入教学场景,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传授铺路搭桥,这样顺理成章地展开教学内容,能最快地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例如,在进行八年级的《爱国情怀》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播放《我的中国心》等相关音乐,让学生们通过曲调、歌词感受自己爱国心的升华,在这一铺垫下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们从教学开始就带着充分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教师教学内容。当然,现代学生难免会认为有些歌老气,教师也可以紧跟时代潮流,例如S·H·E的《中国话》,周杰伦的《青花瓷》都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歌曲,这样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导人方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再如,在学习《诗经》中《蒹葭》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播放琼瑶根据《蒹葭》而创作的歌《在水一方》,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藕虽断丝仍连、缠绵悱恻的曲折爱情故事,让学生在某一方面体会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

三、在音乐中吟唱,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头疼的教学类型非古诗文莫属,文章内容生涩难懂,教师若要采用唱出来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得到极佳的效果。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邓丽君唱出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等脍炙人口的句子,在上课时[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也可以让会唱的同学在台前表演,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有现成的曲调,因此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配合起来,自己将诗歌编成曲,当然并不是凭空编排,可以将现成的曲调与诗词自行结合。例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时,可以与《大海啊故乡》这首歌相结合,教师只需要进行一次示范,学生就会进行举一反三的演示。因为音乐是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对流行音乐的追求,并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掌握的一门乐器,像这样突破性的创新,学生都是有极大兴趣去思考创作的,并且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加深对诗歌文本的体会,也算是语文教学活学活用的体现。

田建军,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