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杂志文章正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次数:16        返回列表

朱小华

有效教学应是每个课堂一致的目标,每个教师永恒的追求。但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曾一度忽视了实效,一味片面地去追求花样,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有效备课、有效提问、有效阅读、有效指导和有效训练等方面谈谈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备课是前提

《礼记·中庸》里有一句名言:“凡事预则立[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不预则废”,说的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研读课程标准,主要是研究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2.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要特别在这些方面做好引导的准备。

3.细读文本,正确把握教材,合理制定教学内容。

教师研读文本主要应先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人文内涵,思想意识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提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全身心地跟文本接触,潜心钻研,独立思考。教师还必须学会从多角度读懂课文,读懂教材,领略文章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写作之精妙;要思考文本是怎样写的,用什么方法写,去发现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资源。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读,以孩童的身份去审视教材——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会有哪些问题?在深入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多考虑这篇文本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哪些可供开发的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化。

二、有效提问是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准确又恰当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维,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一项任务。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他们自主探索学习。

例如教学《猫》这一课文,笔者设计了三个主问题:课文写了哪两种猫?这两种猫各有什么特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细读课文,把这几个问题归纳,恰好就是文章的脉络:课文介绍了大猫和小猫。大猫则主要介绍了其古怪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有时胆小,有时勇猛。小猫则主要介绍其可爱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小猫在屋里和院子里各种方式的玩耍。提出的问题既紧扣文章的主线,围绕学习目标,把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脉络,避免架空分析教材,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有效阅读是抓手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的核心区,潜心涵咏,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里边的无限风景,才能真正的被文本所打动。因此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语言是回归语文课堂教学本质的表现,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不管是教学开始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还是对文本具备一定理解后继续纵深,或是对具体的语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都必须是让每一位学生与文本进行比较紧密的接触,通过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让“言”与“意”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因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发生了这种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是否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假如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学生就没有自己的感受,也就没有高效的阅读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得那样“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即从“语言文字”人手,仔细推敲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跳出具体的词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真正做到品其味、悟其神,凸现文本之生命。

四、有效指导是保障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1.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我和学生商量了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一)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2.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听懂多少,当堂消化多少。听懂的多,消化的多,课后做起作业来时间用得少,心情也轻松,既可以腾出时间把各门功课学得更深更广,又有利于发展兴趣爱好,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得到全面发展;相反,如果没听好课,课后做作业不但费时间,还会感到学习有压力,时间长了,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各方面也得不到发展。所以,经常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3.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五、有效训练是助力

训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控学习进程。每节课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无意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能帮助学生进行对课外知识的探究和积累。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我们整堂课是围绕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想了解老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会学,我们最好在每节课进行十分钟左右的目标测试。当堂目标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当堂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典型性。就以上三个特点,我们出的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和后进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所出的题还要体现典型性这一要求,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

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在学生当堂作业时,老师要勤于巡视督查,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所出现的共性错误,并及时提醒纠正,同时要通过现场批改作业,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的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总之,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定准课堂教学目标,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教学环节,确定教学策略,应该可以有效地避免新课程目标推行过程中出现的低效教学行为,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就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朱小华,教师,现居江苏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