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构筑理智的情感大堤
杂志文章正文
构筑理智的情感大堤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早恋现象在某些学校已经蔚然成风,这不禁让我们这些教育者深思。早恋如何教育和引导,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我们应该先分析发生早恋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首先,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中学阶段是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生理趋向成熟的时期。

据我国的调查,1400名中学生,交了恋爱朋友的有104人,其中男生有36名,女生有68名。在我国,情窦初开期基本上在十四五岁,这个时候正好是初中二、三年级。在11所学校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学时初恋的高峰,一个是在初二、初三,一个是在高三时期。初三这个高峰期要比高三的高峰期来得要猛些,蔓延得要快些。从另一调查中看到,初一时,初恋者占班级学生的4.43 010,初二时占8.19%,初三时占12.99%,高一时占27.26%,高二时占13.38 010,高三时占36.23%。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初恋人数也在增加。

其次,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电脑、电视、手机提供了铺天盖地、生动、有感染力的恋爱榜样。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思想和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更多地通过观察进行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结果。特别是对孩子来说,他们更是通过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榜样行为的观察和模仿习得行为。

再次,有的青少年家庭关系不和睦,争吵不断,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这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寻找异性寄托情感。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构筑理智的情感大堤。

首先,从道德教育人手培育高尚的情恋。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情是道德的精华;一个人缺乏健全的道德根基,就不会有高尚的情恋。”学生具有心灵美,他们对另一个人的依恋才会建筑在道德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理智才能帮助情感,纯洁情感,给情感增添道德力量,才能从道德上使内心活动变得高尚。从道德教育着手,就是要教育学生懂得爱情就是一个新的道德生活领域,不能片面地看待爱情,认为爱情只有欢乐和喜悦。爱情包含着严肃的道德责任。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学生懂得,中小学生是承担不了这些义务和责任的。因此,要用理智来约束自己、克制自己。如果心中已经有恋情的萌芽,要把它珍藏在心底,到需要的时刻才让它萌发。总之,从道德教育抓起,就是“让道德的成熟走在性成熟的前面”,以德制情。

其次,巧妙地利用各种文学读物、各种影视作品的正面引导作用。这些作品不仅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可观察模仿的对象,而且其中人物的行为以及所赢得的社会尊重,对青少年行为有一种很好的强化作用。如:学校在雷锋月组织观看《雷锋在1959》,看完之后,通过交流观后感,雷锋面对自己感情的坦然态度,雷锋始终把学习和工作放在首位的做法,从而教会学生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感情。

再次,审视他人的错误决定,以期达到反思教育的效果。对青少年来说,在求学生涯,甚至在真实人生中,有必要去审视他人所做的决定为何导致糟糕的结果。学校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有个在学校让几位老师形容为“天才”的学生王某,虽然她所拥有的对她的未来很有利,但是她在初中阶段做了一个很糟的决定,一个完全改变人生锦绣前程以及关闭许多未来之门的决定,于是,王某在15岁时就当了母亲。此刻,学校已不是她人生的一部分了。这个例子,对人生方向正需要别人指导的中学生,我想会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另外,对学生多倾注一些关爱,扩大学生的交往,也是进行早恋教育的一个途径。

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用心去关注每个孩子的变化。尤其是孤僻、内向的同学,以及单亲家庭的[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同学。多和这些同学谈心,和他们交流生活和学习,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同时,扩大学生的交往,让男女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频繁交往,倒能使他们的异性观念淡化。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又主张集体交往更为适宜。因为集体化既可以促使少男少女相互了解,又防止过早“对象化”。

最后,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远离低级趣味。如:参加朗诵、演讲、跳舞、唱歌、绘画、美术,书法等集体竞赛活动。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得以充实、愉快,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引导和教育学生处理早恋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最关键的是要教会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构筑起一道牢固的理智的情感大堤。

徐蕾.山东即墨新兴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