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单元整组课堂练习例谈
杂志文章正文
单元整组课堂练习例谈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单元整组观照下的课堂练习就是以语文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练习单位,在紧扣学段目标、根据教材的语言特色、立足学情等基础上,整合优化,进行整体课堂练习的一种教学构想。现以人教版四上“动物单元”第13课《白鹅》为例,来谈谈单元整组观照下的课堂练习如何开展。

一、单元整组教材梳理

单元整组教学的核心是整合。每篇课文的课堂练习应摒弃传统的零起点教学意识,寻找并挖掘篇与组的联系,抓住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提升点展开练习,紧扣单元整组课堂练习总目标,由此让每篇练习有机、系统地融合起来,形成科学、有效的练习体系。那么,《白鹅》一课所在的人教版四上“动物单元”课堂练习总目标该如何定位呢?

(一)学段目标定位

动物,天生就是孩子的朋友,它们是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常客。对于动物形象的感知,早在第一学段,就逐步接触了。因而,对第二学段“动物单元”的学习,理应稳步走好“学段目标定位”这第一步。

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上观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些要求无疑引领学生透过文字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描写事物的特点,并努力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

从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上探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要求学生关注写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这无疑是这阶段学生习作练习的主旋律。

(二)文本特色细读

人教版四上“动物单元”编排了《白鹅》《猫》这两篇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这两篇略读课文,《麻雀》这篇选读课文,还有一个《语文园地四》。纵观整组教材,笔者发现五篇课文都鲜明地展现了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令读者印象深刻。因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重点就是“具体写出这种动物的特点”。

(三)整组目标体系

基于以上学段目标定位与整组文本特色细读,笔者将人教版四上“动物单元”的练习总目标定为:学习不同的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在这一“单元整组”课堂练习总目标下,再制定单篇课文的课堂练习核心目标,集成总目标下的练习目标体系:

人教版四上“动物单元”整组练习目标

二、单篇核心目标确立

  《白鹅》课堂练习核心目标:学习用反语(即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出动物特点的方法,是怎[本文来自于Www.WkXX.Com]样定位的呢?

(一)《白鹅》文本细读

丰子恺的《白鹅》属名家名作,其丰富的语用点向来让教师津津乐道:运用贴切的对比、采取反语的表达方法、语言准确、幽默……其中,他尤其善用“反语”来写白鹅的高傲。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来表现鹅的高傲,从众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因而,《白鹅》课堂练习的重点可让学生学习用反语(文中即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出动物特点的方法。

(二)关注实际学情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课堂练习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对比”的修辞手法,在二上《小柳树与小枣树》、三上《陶罐和铁罐》等课文中已有涉及,“准确、幽默的语言”在三上《花钟》、四上《蟋蟀的住宅》中也有所展现,唯有“反语”(文中即明贬实褒)这一表达方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据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张萌的研究发现,直至10岁(约为小学三四年级),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能力仍在发展中;四年级或更高年级是小学儿童反语理解的关键期。(马霞.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2015.6)

(三)确定核心语用点

本着“一课一得”的“语用观”,我们应该找寻本文最有价值的点进行教学。反语作为首次出现的语言现象,这一语言现象在本单元其他课文中也有应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借由《白鹅》这篇课文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对语言进行剖析,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四年级的阅读要求重点就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由此笔者确定本文核心语用点为:学习用反语(即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出动物特点的方法。

三、语用练习有序展开

(一)细化练习目标

在切准《白鹅》练习核心目标“学习用反语(即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出动物特点的方法”的基础上,可把核心练习目标分五小步走:第一步:明确练习方向;第二步:初步感知课文用了反语(即明贬实褒)的写法来写动物特点;第三步:感知“用反语(即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动物特点”的方法及好处;第四步:深化感知“用反语(即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动物特点”的方法及好处;第五步:迁移“用反语(即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动物特点”的方法,使每一小步的练习各有目标,螺旋上升,进而步步为赢,促进核心练习目标稳步达成。

(二)展开练习步骤

课堂练习的设计需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与语文学习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鉴于以上考虑,笔者将《白鹅》的课堂练习作了如下设计。本练习遵循了“由扶到放、从放到迁”,为“反语”课堂练习的达成铺设了台阶,进而得以言意融合,使本课的“核心语用点”得到了有效落实。

(三)巩固练习成果

“学习用反语(即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出动物特点的方法”这一核心目标的达成需要知能得以内化的过程,需要给个阶梯,初步模仿,生活解构,语言重组,巩固练习成果。笔者探究了两类具体的迁移方法:

1、利用课文情境尝试运用反语。如《白鹅》一文通过事例详细写了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突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却没有写出白鹅的其它生活情景。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反语的写法后,创设情境,想象白鹅游泳、嬉戏、捉虫等情景,引导学生尝试用反语的写法将白鹅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另一方面又为学生为今后相近语境的灵活运用积累经验。

2、根据生活实际尝试运用反语。在学生尝试初步运用反语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通过反语突出动物特点,表达自身情感。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恰当的“贬义词”来形容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如“小霸王”、“胆小鬼”、“小糊涂虫”、“大懒虫”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反语的写法围绕喜欢的一种动物写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和自己对它的喜爱。这样源自文本、又延伸至新语境中的自主运用,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并同练习达到言意融合,从而使练习成果得到巩固,课堂练习的核心目标得以达成。

谢青,浙江余姚市泗门镇湖北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