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牵手引领,让词语教学充满生机
杂志文章正文
牵手引领,让词语教学充满生机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理解字词的意思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教师如何在小语阅读教学中牵手引领,让词语教学充满生机呢?下面以两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一课为例来谈一谈。

课堂回放一

(出示课件: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用红色标出技艺高超):谁来读读这个词?

(几个学生读这个词,字音很标准,声音也响亮。)

师:什么叫“技艺高超”呢?

生:本领很高。

生:技能超强。

师:你们说得都很棒。技艺高超,是指富于技巧性的表演艺术或手艺好得超过一般水平。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技”和“艺”这两个字的?

生:“技”,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个一支笔的支。

生:艺是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草字头,下面是甲乙的乙。

师:谁能用“技艺高超”说一句话?

(学生一脸茫然,过了一会儿,便有两个同学举手发言。)

生:我爸爸技艺高超。

生:我外公技艺高超。

这位老师的教学,从教具的展示和上课的程序来看,教师在课前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出示句子,并且用红颜色把“技艺高超”这个词凸现出来,先让学生读词,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词义,然后讲解生字“技”、“艺”的字理,最后让学生用“技艺高超”造句。乍一看整个过程很有条理性,且能运用字理进行字词教学。细细思索,学生从这个词语的教学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呢?我注意到,一开始学生兴趣很浓,发言积极,当老师课件出示“技”、“艺”的字理时,眼睛里充满了好奇,随着教师照着课件上的文字讲读时,学生满脸茫然,眼神满是疑惑,当老师让学生用“技艺高超”造句时,学生还没有从迷惘中醒悟过来,勉强有两个反应快的同学举手发言,造出来的句子却干瘪的很。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的第一学段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斯米尔诺夫指出:“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通过朗读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弦外之音”,才能让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词本来是一朵鲜艳芬芳的花儿,却被夹在书当中干枯了。”这位老师忘记了这是一年级的学生,忘记了课标的规定,对于第一学段的词句,只需“了解”,而不是“理解和掌握”,忘记了字词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忘记了词语的内涵划分,词这朵花只有在上下文这块土壤中才能鲜艳芬芳。若能按课标的要求,在学生认读之后,通过朗读出示的句子,再结合上下文和文中的插图,通过进一步朗读,便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技艺高超”一词的意思和作用,让原本枯燥的词句教学活力四溢,让词这朵花芳香四溢。

课堂回放二

 (课件出示书上骑手骑在牛背上的插图)

师:这幅图上的公牛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很疯狂,它头昂着,鼻孔朝天,眼露凶光。

生:这头牛很健壮,后蹄腾空,尾巴弯曲上翘,想把背上的人摔下去。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你们觉得这位骑手表现如何呢?

生:这位骑手很厉害,左手上扬,右手按在牛背上,让自己不被摔下来。

生:他很镇定,一点不慌张。

生:他很牛,这头牛这么撒野,他仍能骑在牛背上。

师: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

生:技艺高超。

 (课件出示句子: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学生自由练读,之后指名读。一名学生读得声音很小,教师相机评价:这是一头温柔的公牛,能大点声吗?在教师的指引下,声音由小到较大,最后完全放开来大声读,读得很到位。教师最后评价:这才是一头疯狂的、上下蹦跳的大公牛。引来听课教师和班级学生的开心大笑。)

师:还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个骑手技艺高超?

 (学生自读课文,之后纷纷举手发言: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全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还有吗?

(学生满脸疑惑)

师:你们考试考得特别好的时候,你妈妈会怎么样?

生:我妈妈见到熟人就高兴地表扬我。还会买好吃的奖励我。

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我考得好啊。

师:书上还有哪些句子说明这位骑手技艺高超呢?

(生同座位讨论,教师相机指导。之后学生纷纷举手。)

生: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因为骑牛比赛惊险刺激,选手技艺高超。

师:带着你的感受[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把这句读读。

生:一天,赛场周围挤满了人,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骑手若不是技艺高超,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来看了,大家也不会兴致勃勃地看了。

师:把你的感受写进去。

生:一个小姑娘跑过去,给这位骑手献上了一束鲜花。因为他技艺高超,才会有人送花,就像我考得好,我妈才会给我买好吃的一样。

生: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他技艺高超,是经过很多次从牛背上摔下来的结果。

师:什么叫技艺高超?

生:骑牛的本领很高。

生:技术比其他人强

师:技术比其他人都强,也就是技术高出众人,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技艺出众

师:技艺高出众人,非凡人能做到的,可以用什么词来说?

生:技艺非凡。

师:技能非凡人能做到的,说明技艺怎么样?

生:技艺精深。

生:技艺精湛。

生:记忆超常。

师:谁能用上述这些词说一句话?

(学生面带疑难之色)

师(再次课件出示: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然后模仿这句话来说话。

生:只有一个骑手技艺出众,尽管野马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马背上。

师:你真厉害,把“公牛”换成“野马”,可以!

生:只有一个骑手技艺出众,尽管驴子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驴背上。

师:除了把“公牛”换成“野马”、“驴子”等之外,还可以怎么换?

(学生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师:咱们班的班长字写得特别好,上次参加学校的写字比赛,在比赛的前一天,右手扭伤了,可他字写得仍很漂亮,最后得了全校第一。模仿上面的句子,该怎么说呢?

生:班长写字技艺非凡,尽管手扭伤了,还是在学校写字大赛中夺得了第一。

师:在去年跳绳活动中,那天风很大,很多同学一口气只跳了二三十个就败下阵来,我们班陈可馨却一口气跳了四十二个。

生:陈可馨跳绳技艺精湛,跳绳时尽管风很大,她还是一口气跳了四十二个。

生:我爸爸开车技艺高超,尽管马路上人很多,他还是能灵活地避开行人。

生:我奶奶技艺超长,尽管只有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她仍能迅速地剪出一条金鱼来。

著名语言学家、《解开汉字之谜》的作者安子介说:“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的转弯抹角,就有一个故事。”如何发现汉字领域里的故事,这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这位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看图,引出“技艺高超”这个词,强烈的画面刺激,让学生立刻对学习词语产生了兴趣, “技艺高超”这个词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有了生动的形象感。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现骑手技艺高超的句子,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悟“技艺高超”的意思和妙用。语言的表达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没有表达。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技艺高超”词义的基础上引出“技艺出众”、“技艺非凡”、“技艺精湛、‘’记忆超常”等词语,让学生熟记积累,字词的理解和积累巧妙无痕,让词这朵花鲜艳芬芳。

上面两位老师的词语教学提醒我们:要想成功地上好课,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了解儿童的心理规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一线的老师要勇于创新,不断钻研,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实践,就一定能让我们的词语教学活力四溢,真正实现牵手引领,让词语教学充满生机。

柏长松,安徽来安县新安镇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