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语感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语感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良好的语感不仅能促使学生快速分辨语音、结构语义,读懂并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对学生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纵观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语感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语感能力。

一、创设趣味的语感教学情境,逐渐熏陶与感染学生

趣味语感教学情境的创建有利于感染与熏陶学生,使其在语言情境中不自觉地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继而积极主动去朗读与背诵,继而提升语感能力。诚然,积极语感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其内心所储备的知识信息,使其更轻松更高效地理解语言文字。另一方面,这还能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在想象情境中自由探究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具体而言,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教学法等创设语感教学情境。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其优美流畅的语言无不时刻散发着独特的语言表达魅力。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音频与视频创设趣味生动语感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播放范文朗读音频。标准的范文音频在音调、语音、语调、停顿等各方面均有所侧重,其营造的优美文字意境让学生深陷其中,陶醉其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模仿能力,有了音频的感染,学生朗读激情自然高涨。其次,除了音频熏陶之外,教师还可以用视频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让学生对课文充满好奇与激动,继而积极配合教师的语感教学。可见,趣味语感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十分必要和重要。

二、重视语文朗读与背诵,不断促进学生语感的积累

在小学语文语感教学中,朗读是学生获得语感的最直接方式,而背诵则是强化语感、提升语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与背诵,通过开展朗读与背诵教学不断帮助学生积累语感,培养语感。诚然,朗读是获得语感的基础环节,是第一步,而背诵则是大范围积累语感,提升语感的手段,是巩固性方法,但是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均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监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海燕》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燕子活泼机灵的形态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优美姿态。该文章语言清新明快,学生在朗读时应读出“轻松活泼”的韵味。就朗读而言,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跟读,继而组织学生进行齐读、小组比赛读、学生代表朗读等。这一系列朗读活动进行完之后,学生基本上对《海燕》的语言、内容与情感等有了大致感知,语感能力也得到提升。除了朗读之外,教师组织学生有计划去背诵。背诵的内容可以是课文片段,也可以是其他优美文段。例如,古诗词的背诵,可采取“你背上句,我接下句”的趣味游戏法激励学生积极背诵,乐于背诵,继而在背诵中不断积累语感,提升语感能力。总之,朗读与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不可或缺的方式,教师要灵活运用,科学指导。

三、巧妙依托语文写作教学,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写作教学是将学生的语感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的一种有效手段,依托写作教学,在写作训练中强化语感教学尤为重要。小学的写作教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写作素材的积累。二是写作能力的训练。诚然,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就是大量阅读、做摘抄、记笔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巧促进了学生语感的积累。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需要通过各类片段以及整体写作训练来达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如何运用与表达语言,[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语感也得到提升。

首先,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一方面靠自己的阅读、背诵与摘抄获得,另一方面则是靠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获得。例如,教师可定期举办写作素材交流会,让学生积极分享自己所探寻到的写作素材(一般是优美的文段、哲理句子等),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分享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大声读出、背出。毋庸置疑,学生的这种分享精神对其语感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其次,开展写作训练。无论是片段写作训练,还是整体性的写作训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自身在遣词造句上的缺点和瑕疵,继而不断尝试着去改进、去完善。而这一过程,恰好是学生语感提升的过程。

创设语感教学情境、重视朗读与背诵、依托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语感是相对有效的语感教学策略。但教无定法,教师可依据自身教学现状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升学生语感。

崔连防,山东邹平县开发区第三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