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杂志文章正文
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次数:18        返回列表

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呢?怎样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问题发表一下看法。

一、创设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毛姆说过,为乐趣而读书。阅读,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渴望读书,不是“老师让我读”,而是“我想读”,即自觉主动探求知识。因此,老师要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像牧羊人一样,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一片“草地”,享受读书的盛宴。首先应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这样提问: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春雨有没有颜色呢?是什么颜色呢?……当春雨[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洒落在不同的事物上,又是什么颜色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各抒己见。有个同学说,他在科学课上,学到雨是无色无味的。面对他的回答,我问大家,那么作家眼中的春雨和科学家眼中的春雨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企图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自然而然步入了知识的殿堂。其次,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孩子们提前收集了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的预习成果让我颇为吃惊。有的学生找到了关于战争的资料,有的学生找到了维和部队的资料,还有的学生找到了关于书信格式的资料。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喜好,探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样,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读书的氛围,大家纷纷参与其中,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加强方法指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读无定法,贵在得法”。由此可见,方法对阅读是至关重要的。尽管阅读对学生来说大有裨益,但只凭借兴趣去阅读,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师对读书方法加以指导,使有效阅读落到实处。首先要因材施教,具体指导。有些学生喜欢童话,则可以给学生推荐合适的童话书;有些孩子对古诗词感兴趣,则可以组织一些同学来个朗诵比赛;有些同学爱读小说,就让他每周抽出10分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要对学生具体指导,才能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其次要方法得当,形式多样。重点课文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的读,重要的字词和句子做好标注,边读边写。自读课文指导学生跳读、略读、速读,掌握大意即可。教授《少年闰土》时,我让学生先通一遍文意,对闰土讲述的看瓜刺猹等四件事有个大概的印象。之后对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体会鲁迅笔下的闰土是一种怎样的形象。最后选取一段动作或者外貌描写,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人或事仿写出来。通过多样的阅读方式,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三、搭建自由阅读平台,尊重学生见解与感受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放权”,要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自由阅读的平台,鼓励学生阅读,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的班级里有这样一条小规则,“讲一讲”与“比一比”。每天拿出来3-5分钟通过讲述和比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素材的来源是课本,即学生针对学过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学生要对课本上的内容反复阅读,充分理解,才能拥有独到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凡卡》这一课时,有位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当爷爷收到信后,把凡卡带回自己身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学生认为,凡卡最后的命运还会是悲惨的,因为那封信是寄不到爷爷手中的。也许学生的比赛没有具体的结果,但无论凡卡命运怎样,以这种方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会得以提升,想象的翅膀得以展开,智慧的火花得以碰撞。语文课前,或者讲一个故事,或者背一首古诗,或者写几行美言,每天短短的三五分钟,折射出来的是课下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与阅读兴趣的提升。加之每周评出一名“读书之星”,更加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动机,不仅是课内读物,许多孩子主动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5分钟的讲述时间内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见,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多种平台,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能力与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恰当的方法,在浓厚的氛围里,在自由的空间中,提升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让阅读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刘庆宝,山东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