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两个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杂志文章正文
“两个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学生作文,首先感到困难的是没有合适的素材可选;其次是有了可写的素材,又表述不流畅。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困扰师生的大问题。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要靠“生活积累”,二要靠“语言积累”。

一、实践观察,借鉴经验,丰富“生活积累”

1、“直接”的生活积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引导学生投身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更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因此,把接触生活实际作为作文的起点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里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有精彩纷呈的各种演出,有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农村里有广袤的原野,有秀丽的山川湖泊,有各具特色的乡土人情,等等,这些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在家庭里,家人都讲过什么新鲜事儿,亲人之间有哪些亲情故事在上演;在学校里,老师说了哪些让你难忘的话,做了哪些使你印象深刻的举动,同学之间发生了哪些令自己感动的事;在社会上,你亲身经历了哪些触动过心灵的事,目睹了哪些正能量的真善美,等等,都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体会,并学习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还可以有“主题”地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参观、慰问、做客、义卖、辩论会、文娱体育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小制作、摄影展、创意大赛、家务劳动比赛、各种知识智力竞赛等,都是学生感兴趣且有意义的。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春天,组织学生去春游,去野炊,去郊外放风筝;夏天,组织学生到大海边去踏浪,去赶海,去领略海的胸怀;秋天,组织学生去登山,去采集植物标本,去郊野享受丰收季节的喜悦;冬天,组织学生去堆雪人,去打雪仗,去欣赏大雪飘飘的仙境。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他们的观察也是积极的、真实的、生动的。

但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并不会自然而然地留在学生心里,进而成为写作素材。只有留心观察,注意积累,生活内容才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

实践证明:写观察笔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好途径。

2、“间接”的生活积累

任何人都不可能凡事都亲自去尝试、去实践,生活阅历尚浅的中学生尤其是这样。“生活是汲取写作材料的源泉”,这里所说的“生活”不单单是自己直接参与的现实生活,还应包括从阅读中、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的“别人的生活”。阅读中、观看中获得的这种生活内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间接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种“间接的生活”内容,经过思考梳理,按照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素材范围进行归类整理。这种积累虽是一种“间接”的生活积累,但它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现今的,也可以是古代的。阅读时、观看时,作品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作者的认识、感情,可以极好地补充自己“直接”生活经验的不足,由此而获得的写作素材是极为珍贵的,信息量也是难以估计的。

实践证明:多读书多观看写好笔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二、广泛阅读,熟读精思,丰富语言积累

1、课内阅读要“精”

作文和阅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不是孤立发生发展,而是相互作用的。以“理解”为主要特征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对以“表述”为主要特征的作文起着指导作用。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必须依靠阅读。

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只要指导得法,在阅读课上,学生就会受到写作的启示。阅读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法、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精读课文进行“读写配合练习”。这种练习能使学生懂得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句子;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怎样把所写事物一点一点弄明白,一句一句写清楚,一段一段写完整。

实践证明: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角度看,读写配合的片段练习,比整篇的模仿更行之[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有效。

2、课外阅读要“博”

课内阅读虽精,但毕竟篇幅有限,对学习表达尚感不足。单从作文需要讲,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广泛的阅读,可以促成学生课内形成的能力发生质的飞跃,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到实践,从抽象再转为具体,使阅读教学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每册教材后附录的名著,可以是当年或三年五年内的中考满分作文,还可以是学生的家庭订书,如《读者》校园版、《意林》校园版、《青年文摘》、晚报晨报等。另外,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等,都应该充分利用起来。考虑到学生在学校自由阅读的时间有限,只有放晚学回家、双休日或者寒暑假,才能保证有阅读时间,所以,家长会上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不仅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阅读书目,而且要保证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读到书,比如写字台上、餐桌上、沙发茶几上、窗台上床铺上等等,让孩子伸手就可以拿到书读成书。阅读时,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并且逐渐教会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做好旁批和尾批,同时,可以把文章中的妙语佳段、成语警句、优美描写以及人物故事等摘抄下来,还可以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以便熟记。这种阅读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广泛阅读,分类整理,是学生积累作文内容和作文语言的好选择。

三、充分发挥“两个积累”的作用

观察生活、广泛阅读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这些都为学生的作文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但是,这还不能说学生会运用这些“积累”了,还不能保证这些“积累”在写作时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这些“积累”对作文的作用,教师还要做细致的工作。

目前,我们的作文训练模式,称之为“五步法”,即准备酝酿-试写初稿-评议例文-自行修改-鉴赏总结。作文前,也就是在“准备酝酿”阶段,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经历、读书的体验,帮助学生拉近平日积累的内容与作文题目、作文要求的关系,指导学生打开对生活记忆的大门。这样,在课堂上的“试写初稿”阶段,学生才能文思泉涌。“评议例文”阶段,不仅要评议范文的选材如何新颖切题、主题如何精当深刻、技巧如何耳目一新、语言如何优美顺畅,还要有意识地启发其他学生回想学过的语言形式、读写配合练习的体验,帮助全班学生拉近平日积累的语言材料与作文要求的关系。在“自行修改”阶段,全体学生才能有方法有目标。特别重要的是,在“鉴赏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写作过程,让学生自主总结在“积累生活”和“积累语言”方面的收获与作文之间的联系,以此强化“两个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的意识。长此坚持,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积累”应是日积月累实践的结果,靠一时突击是不行的,所以也可以说,作文教学功夫要下在平时。如果能这样,学生作文时“无素材可选”和“有话写不出”的问题,就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同时,选材千篇一律的雷同现象,写出的作文词汇贫乏、句式原始单调的现象,也定会大大减少。总之,积累生活,积累语言,是指导学生作文的两条有效的基本途径。

程波,山东烟台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