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词句品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支点
杂志文章正文
词句品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支点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越是经典越不好教。”相信这是很多教师共有的感受。尽管经典篇目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相关资料,但同时也使得经典成为人尽掘之的金矿,很难在其中体悟到一丝“惊喜”。江苏杨权应老师对《孔乙己》的课堂设计另辟蹊径,他紧紧抓住文中的“半”字,串起全文,串起了整节课。教师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孔乙己有关的含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半”字的内容,孔乙己说话“半懂不懂”,做事“半途而废”,读书“读了半辈子”,喝酒“只喝一半”……,在总结其“半”字人生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深挖孔乙己的思想灵魂,揭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的凉薄与病态”。抓住“半”这个切入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纵观杨老师的这节课,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文本,处理教材,以挖掘文本关键词句的方式来优化教学,绽放出别样的生命课堂。选择关键词句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是教师从文本角度和教学目标出发,以理解和思维发展为本,人文性渗透其中,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正途。

一、品读词句是解读文本的切入点

教师对文本独到的解读,是实行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的一个前提。教师引领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人生感悟,去细细地品味文本的语言,读懂人物,更要读懂人物内心的世界,从浅层内容深入到人物的情感深处,感悟作品的思想主题。

《孔乙己》一文中一共有14次描写了“笑”,我们只要抓“笑”这个切入点,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细细地品读短衣帮的“笑”“穿长衫”的“笑”,小伙计的“笑”,孔乙己的自笑,对这14次笑,一一加以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并顺藤摸瓜,体现作者鲁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一堂语文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面面俱到。有时,我们只要抓住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就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你就能顺利地带领你的学生走近文本,深入人物的内心,充分挖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挖掘语言背后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品读词句是解读文本的突破点

关键性词句作为核心“语言”,作为作者情感集中表现点,仅存于文本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关键词句的感悟、品味和朗读,应构成教学细节的主体。通过突破关键词句,通过品味和感悟,把词语的丰富内涵和暗藏的情感像火种一样投入学生的心中,真正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

三、品读词句是解读文本的着眼点

在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如教学《背影》,我曾经进行过同课异构,不再以“不容易”作为情感的突破口,而是以“背影”为挖掘的着眼点。先让学生提炼出“作者对父爱的感受浓缩到哪个词语之上”,引出“背影”的话题,再进行讨论“作者为什么偏要抓住这个臃肿的背影,而不是正面来写”,这样就抓住了文本最为传神的文眼为着眼点。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对话,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品读词句是解读文本的聚焦点

抓住语文关键词句教学,由关键词语、句子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是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的成功策略,也是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聚焦于关键词句,从字缝里去读,读出深度,这样才能使语言层面走向文化层面,正确解读文本言语,[本文来自于www.ekXx.com]理解文化内涵,领会作者写作要旨,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醉翁亭记》这篇千古名文,除了作者高远的立意之外,还与作者巧妙的用词密不可分。读罢全文,特别是细细吟哦21个“也”字句,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复地品读这21个“也”字句,既可体会到琅琊山朝暮、四季变化莫测给人的无限情趣,也可体会以万物各得其所的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也可体会到自己与人类、花鸟共欢乐的宽广襟怀……抓住了这21个“也”字句,就算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金钥匙。

品味语言,把它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支点,进而触摸语言背后的广阔世界,才是生命课堂的真正使命。

陈华琴,浙江温岭市第四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