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课上情感的诱发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课上情感的诱发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0        返回列表

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时要善于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励、唤醒学生兴奋的情绪,进而达到启迪思维,保证语文课堂的实际功效。

我认为实效语文课堂激情构建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情导入,振奋情绪

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激情的导入,可以振奋学生的情绪。

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让杜甫“达则兼济天下”的宏愿落空,妻子的寄人篱下让杜甫“穷则独善其身”的心愿成灰,小儿死于战乱让杜甫痛不欲生。想远离战火,他不得不在浣花溪畔搭建茅屋聊此余生,杜甫能如意吗?朗读全诗,你对杜甫更多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同学们那似乎久未开启的情感之门,一下子被老师这种相机而设的导语打开了。他们读得热烈,读得投入,为完成赏析任务和全诗背诵狠赚了一把。

二.激情朗读,发挥想象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流露的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要克服言传的障碍就必须借助朗读,凭借想象来实现。

《好嘴杨巴》中有这样一段精彩描写,文不长,摘录如下: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

李中堂此时怒火冲天,杀气腾腾,是通过动作神情来刻画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要求学生将动作神情描写换成语言描写,必须用上“啊”“哼”两个叹词。两分钟后,不少学生就把动作神情描写改成了短剧形式,争先恐后的要求表演。

朗读,可以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氛围展示出来,而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则必须有合乎情理的想象。

三.披文入情,激发思维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有这样一句话:“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还以《好嘴杨巴》为例:说杨巴好嘴,可是小说中杨巴回答李中堂只有两句话:

“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就是这两话使杨氏“兄弟”、随行官员幸免于难!这两句话好在哪些方面?学生分组探究后从说话处境、时间、语句内容和说话效果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思考。然后,老师又来了个兴趣小结,出上联,要求学对出下联。

上联:中堂怒气摔茶碗,险!下联:杨巴好嘴化危局,奇!

这种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又诗意地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既有条不紊地落实了小说教学的重难点,又使教学流程省时高效。笔者认为,运用此法一要忠于文本,切忌脱离主旨而另辟蹊径的所谓创新;二要找准思维触发点,切忌无疑处即疑而误入歧途。

四.感悟激情,回归真我

实效语文课堂的实质是学以致用。语文教师应努力营造创新环境,萌动创新意识,诱发创新行为。为此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实效语文课堂就是一个磁场,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的情感应足以让学生徘徊流连,足以让他们在感受情感的同时燃烧情感,如果情到深处甚至可放纵自己的情感。

新生入学伊始,老师可以借此机会摸摸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以此诱发他们大胆吐露心声。

有两个学生的发言令人记忆犹新。一个是“妈妈,我想为你绽放”,赢得全班掌声阵阵。另一个是“都是特长惹的祸”,围绕身高讲了三个小故事:“特长”让她六年总坐倒数第一排,“特长”被数学老师看成语文实习生,“特长”误被医院护士当做了姑姑的姐姐。令人啼笑皆非的委屈与烦恼,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新生。

“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充满激情,这些话能让学生们欢喜雀跃、激动不已,或心旷神怡。做到这一点是何等的重要啊!如果你的语言不能闪现出情感和火花,不能让人热血沸腾,不管你的话有多么意义深远,在学生听来,它也是毫无生气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铿锵流畅的口头表达,清晰迅疾的思维模式都是教师激情的体现。让我们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让激情感染学生,激活教育生命。

陈骄阳,尹合银,教师,现居湖北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