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科学备考方能取得高考辉煌
杂志文章正文
科学备考方能取得高考辉煌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1        返回列表

韩望东,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历任湖北省嘉鱼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处主任等职,现任湖北省嘉鱼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二十多年,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及实验班的语文教学,主讲《文学鉴赏》《阿Q正传》等公开课获市优质课奖,先后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考试报》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10多篇文章。个人先后荣获“咸宁市优秀校长”、“咸宁市名师”、“湖北省省级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每年的国家高考为高校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高考又是每所重点中学面对的难以逾越的高山,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在充满荆棘的山路上努力攀登着,挥洒辛勤的汗水,收获桃李的芬芳。只有付出千淘万漉般的艰辛,科学备考,创新管理,群策群力,才能得到高考辉煌的真金。我们高考备考的具体做法是。

一.打造良好的“四风”是高考获胜的基础

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始终把打造“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淳朴的学风”、“团结务实的干部作风”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策。通过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德育优先,强化内部管理,营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形成了“紧密团结,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一中精神。全体师生员工每一个人身上无时不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身为一中人的自豪感;无时不充满着极其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高度的事业心、进取心;无时不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这些为我校高考的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是高考获胜的前提

在近几年高考中,我校能取得好成绩,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每年开学之初,我们要召开高考誓师大会;临近高考,要召开100天、60天冲刺誓师大会;这期间市委、县委等领导多次亲临我校慰问教师,市教科院、县教育局等领导亲临备考前沿指导高考备考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高三年级工作处领导为成员的高考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学校与年级工作处、班级签订高考目标责任书,把指标定到班,把任务分到人,把责任落实到学科。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坚定了师生备考的信心与决心。“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就能见彩虹”,“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从这些钢铁誓言中,可以看出我们师生的坚定信心和决心。领导的科学决策,全体教师“舍得一身缚虎力”的精神,为学校高考获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管理、措施得力、强化细节是高考获胜的法宝

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学校充分发挥年级工作处的职能作用。我们重过程管理,重细节管理,重措施落实,始终同全体班主任及教师一道一直坚守在高考的最前沿。

1、加强目标管理,突出一个“早”字。参照历年高考经验,我们早早拟定了高考考核目标、行政干部挂点蹲班责任制、高考奖惩方案、班主任目标责任制、教师高考业务考核目标责任制,让目标管理渗透到备考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

2、加强班级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突出一个“活”字。对班主任提出了早、中、晚和上课、查寝“五个到位”,对科任老师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全方位予以关心。定期召开教师大会,在工作上关心教师,业务上引导教师,生活上关照教师,使全体毕业班教师精力集中,一心扑在备考上。

3、加强教学管理,突出一个“严”字。每次月考严密组织,规范操作,严肃考纪,端正考风,做到一月一次月考,一月一次质量分析会,及时召开班主任班级工作会诊会、培优转中专题工作会、班科联席会、高三教师大会和高三学生表彰总结会,并与兄弟学校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并针对存在问题改进备考措施。

4、加强细节管理,突出一个“细”字。对高考备考的各项措施,年级工作处坚持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汇总,一项一项抓落实,并在班主任例会上公布,直接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对教师的培优教案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对优生进行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先后召开了心理咨询报告会和组织考前心理辅导,使学生排除学习障碍,轻松进入考场。

(1) 营造氛围,激发师生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挫伤他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和自信心。”信心是师生的精神支柱,它能促使学生静下心来,克服浮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自信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话。越过沙漠,绿洲就在眼前。高考前夕,学校努力营造高考文化氛围。各班通过高考誓词、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各种形式营造备考氛围,吹响高考100天、60天冲刺的号角,掀起新一轮高考高潮。发动学生“战两月再接再厉,换一生无怨无悔”!

(2) 调整心态,统筹安排重效率。历来高考七分成绩,三分心态。越是临近高考,学生压力越大,表现出焦虑急躁情绪及“高原反应”现象。所谓“高原反应”,就是在临近高考之前,在一些学生中出现的成绩回落和不稳定的现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做到与学生谈心,多沟通,多鼓励,少批评。每位女教师充分发挥“爱心妈妈,知心姐姐”的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及时预防和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讲一讲,练一练,读一读,评一评,思一思,在诵读中尝试回忆,在做题中积累总结,克服学生心理疲劳,提高学生上课效率。二、三轮复习期间,各学科冲突比较严重,年级工作处、各教研组及班主任充分做好协调工作。在强化训练的前提下,做好每一份试卷,批改好每一份试卷,讲评好每一份试卷。让学生从每一份试卷中得到收获,从中找到感觉,找到喜悦,步步推进,不打乱仗,每天都有收获,每月都有进步。

(3) 勤于反思,构建知识板块。备考中我们师生能静下心来反思归纳,只有反思才能把知识学牢,举一反三,举三归一,才能够解决“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的现象,才能真正查漏补缺,不放弃每一个知识点,对知识考点复习要到边到角,宁愿信其有,不要信其无。

最后一个月我们强调要回归课本回归试卷,把已做试卷错点重做,从中归纳基本知识,基本题型,基本方法,基本思想,使知识成网,方法成套,思想成体系。让平时做错的题,在高考中不能再出错误。让学生轻装上阵,不犯糊涂,清晰做题。

(4) 瞄准边缘生,唱好培优重头戏。冲刺阶段备考我们要确保三条线边缘生提高10分,整体提高20分,培优是关键,培优决定成败。课堂仍是培优的主战场,各班“备、教、批、辅、改、评”一切围绕“三条线”边缘生来展开。考前重得分,考后重失分,要认真分析失分原因,对边缘生人盯人,实行面批、面改,逐一解决落实。

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做到分分必争,粒粒归仓,格式规范,解答题及实验题准确无误,做题要在“细”和“准”上下功夫,会做的题拿满分,中等题拿足分,不会做的题要拿步骤分。注意培养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不留遗憾。

(5) 广搜信息,把握高考动态和方向。每年高考临近的4月底5月初我们先后收集黄冈、黄石、孝感、武汉、宜昌、荆洲、襄樊、洪湖、随州等地信息卷基础上,重组2-3套有质量的学校压轴试卷进行最后的模拟训练。

我们要求教师多做题,学生精做题。只有教师多做题,筛选有价值的不同题型的试题,才能让学生精做题,从而提高试卷利用效率。

四.科学备考、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是高考获胜的保障

年级工作处根据学校“科研强校”的治校方略,注重提高高三年级全体教师的科研教改水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先后与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鄂南高中等名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时狠抓教研教改和集体备课,群策群力,随时研究探讨高考的新动向和新对策;坚持落实我校独创的“滚动复习教学法”。每周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每月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分析情况,商量对策,调整方案。强化教风,年级工作处与高三全体教师一道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忘我工作,涌现出一批高考先进集体。学校各处室均围绕高考提供周到的服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回顾近几年高考备考,我校走过了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先后有李威、杨刚、赵勇、陈申等8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无论是高考万人比,还是600分以上人数及一本重点大学上线率均稳居全市前列,向上级、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虚心学习兄弟学校宝贵的经验,克难奋进,努力拼搏,信心百倍地迎接新一轮高考挑战,力争高考成绩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