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伊索寓言》教学有感
杂志文章正文
《伊索寓言》教学有感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了《伊索寓言集》中三则寓言,分别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却很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困难。我的教学设想就是围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这个重难点展开的。对文本重点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课前预习活动中显本领

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学生预习越充分,在心理上就越处于主动地位,就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获得心理满足,使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简缩而有效。

学生们在低年级就学过《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等故事,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集》。由此可知学生对《伊索寓言集》并不熟悉。于是我提前一周布置了预习任务:1、阅读《伊索寓言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寓言故事。2、查阅资料,了解伊索,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3、你能朗诵或表演一则寓言故事吗?4、给你所讲故事的主人公做个头饰吧。可想而知,学生们的积极性有多高。有的学生告诉我,他们组织了一个摄制组,有导演,有演员,大家共同合作;有的学生还表演给家长看了呢;有的学生还为自己讲的故事配了插图;还有的说我来扮演伊索给大家讲故事……各种漂亮的、趣味十足的动物头饰汇聚到了课堂上。瞧,生动有趣的课前预习活动,让孩子们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别样风采,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自主创新中放火花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上自然就轻松很多。我们在两名学生绘声绘色的《狐狸和乌鸦》故事表演中拉开了帷幕。由于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就懂,但课堂的关键要找准学生不懂的问题来教,所以我设置了自主质疑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狐狸和葡萄》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1.狐狸想到了哪些够葡萄的方法?2.文中提到是成熟的葡萄,而狐狸为什么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3.文中最后一句话(寓意)是什么意思?学生的问题直指重点,这也就开始了文本的拓展训练。

我们就从理解寓意入手:1.“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狐狸的无能为力?2.狐狸想到了哪些够葡萄的方法?为什么白费劲?你有好的办法吗?3.从哪儿看出狐狸“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4.狐狸为什么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狐狸那样的人吗?6.狐狸的做法好不好?假如我们把“葡萄”看成是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你会怎么做?7.你还可以把“葡萄”看成生活中的什么事物?你会怎么样对待呢?问题一经抛出,学生就开始了想象思维训练。对于后两个问题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意见:面对难题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绝不放弃,更不能有这种“葡萄酸”的心理;但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我们应该学会放弃,要珍惜到嘴的葡萄。此时我顺势又补充了课外阅读材料《吃不到的葡萄当然酸》,继续鼓励学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接下来是“故事新编”环节。“故事新编”重在一个“新”字。我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新意,接着补充了课外阅读材料《狐狸吃葡萄》,让学生在对比中有新发现,最后播放动画片《狐狸和葡萄》,模仿着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生动。

随后,我把另外两则寓言《牧童和狼》及《蝉和狐狸》作为《狐狸和葡萄》的拓展材料,同一作者,同一体裁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阅读心得,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在课的最后,我补充了另一则寓言故事《狮子、熊和狐狸》,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联系故事内容的方法来编写寓意,让学习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以迁移,从而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可喜的是,学生联系实际谈想法时,能与时俱进地提及钓鱼岛,如果大陆和台湾不联手,就会出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这节课上,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主提问,自主思考,思维创新,课堂中闪烁着思维碰撞的火花,展现着个人的独特魅力,这就是创造。

三.课后实践活动中展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伊索寓言》的学习还意犹未尽,再加上教材后面还有“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伊索寓言集》的实践活动,于是我布置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集》,两天后的阅读课上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

交流会上,孩子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延续着预习时的快乐:有的讲故事,让其他同学说寓意;有的三、四个人合作表演,活灵活现;有的展示读书笔记,说出自己的感想;有的拿出了小组合办的语文小报(伊索寓言专题版);应大家的要求,我们还利用网络观看了《伊索寓言》的部分动画……节目可谓是精彩纷呈。孩子们更多地表演了狐狸的故事,我随即让他们讨论《伊索寓言》中狐狸的形象,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比较与归纳。继而我又向学生推荐了《狐狸列那的故事》,让他们继续阅读拓展,去体会狐狸列那的智慧、多疑和不折不挠的精神。

当然,拓展决不仅限于文本,而应该以文本为依托,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在课堂之外、学校之外,不断地让学生走向更广泛的阅读,不断地开阔视野,不断地积累知识,以建设大容量的语文课堂。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像许多优秀老师一样,我也利用早读课,每天十分钟,让学生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三字经》、《弟子规》等;利用阅读课和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推荐的好书,真正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张季红,教师,现居江苏睢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