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考场作文该如何审题
杂志文章正文
考场作文该如何审题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孙子兵法·虚实篇》言:“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作战必先知战,知战才能主动,知战才能采取相应的战略战术,进而兵无虚派,将无虚设,所到必胜,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写作也是这样,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命意作文,在动笔写作之前,也必须“知战”,对作文试题的题内和题外信息进行立体侦察,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动笔写作,才能命中目标,弹无虚发,取得考场作文的高分。

一.审题战略

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命题人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结合时代特点、社会现象而设立好的标杆,让考生在这一标杆下进行的写作。因此考生必须“顺着杆子向上爬”,审清当时背景,出题人的意图,紧扣题意和要求进行写作,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必然会造成“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局面。

在高考作文中一般的试题形式,从大的方面说,是两种:即命题作文与命意作文。命题作文中包括:完全命题、半命题、材料加命题;命意作文包括、话题作文、材料加话题作文、材料加自命题作文,但不管哪种作文,都必须审清题目或话题的内涵,审清材料的意思、审清试题的提示,审清试题的文体、字数的要求。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和要求。

二.审题的战略原则

  1.整体性原则:就是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试题、材料和提示要求的整体着眼,不能“顾此失彼”,纠缠局部的细节,而忽略主要的或关键的内容。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考场作文的命题,特别是材料所蕴涵的观点都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从不同对象身上找出最佳的突破口。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标准是: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三.审题的战略要求

审题的战略要求概括是来是四个字,即准、全、细、活。所谓“准”,吃准题意,吃准要求,吃准时代精神,吃准出题人的意图;“全”就是要全方位审题,从试题到背景,从题内到题外,进行全方位侦察,明确要我写什么?试题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是什么?“细”就是要细心,充分利用所给的题目、材料、条件和要求,不漏项,不掉项,逐字逐句的审查。“活”就是审题的“灵活”,要在审准题的基础上,去想一下在这个试题规定的范围内,别人会写什么?我准备写什么?怎样才能“与众不同”,以避免“人云亦云”,将自己的写作沦落为“泛泛之作”。

四.审题的战略部署

第一,审文题形式。即以哪种形式命题。是命题作文,还是命意作文。命题作文,是以什么命题,半命题文给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填写什么?话题作文是以什么为话题?如是材料加命题作文或材料加话题作文,需要考虑材料和题目或话题之间有何联系,自命题作文规定的范围是什么?

第二,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要弄清要求议论的议题是什么?是赞扬,是评论,还是批驳?说明文是说明什么?怎样说明?这些在审题时需要弄清楚的。

第三,审写作重点。写文章并非“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在重点上下功夫。“突出重点”既是写作的要求,也是审题的要求。审题时审不出重点,写作时就无法突出重点。即使写同样对象的文章,题目不同,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和要求。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体裁等提出了限制,规定了范围,考生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第五,审时代背景。“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是时代在写作中的反映,有些命题是具有时代背景的,如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全国1卷作文出的试题材料是“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赈灾情况”;四川卷的命题作文是“坚强”,安徽卷的命题是“带着感动出发”;2009年江西卷的材料作文“铜首拍卖会上蔡铭超的表现”材料,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我们只有联系当时的背景,才能“技高一筹”,写出具有时代感的佳作。

薛大勇,教师,现居江苏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