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建构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建构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文言文一直为教师所爱、学生所厌,究其缘由,教师所爱是因为觉得文言文不需要太多的备课,拿起来串讲就行,而且文言文很有“嚼头”,很有东西可讲,教师觉得学生能从中掌握前所未有的知识点,很实在,很有意义;而另一方面学生却深受文言文之苦,要记的字词句基础知识多如牛毛,老师又强调文言文要多记、多背,学生的负担是难以言说。我觉得文言文教学要在沉稳与灵动上下功夫。

1.巧设导语,激情入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精彩新颖的导语,那么一定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出师表》时,以听《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学生一下子被这雄浑深厚的歌声震撼了,顿生兴趣,然后我逐渐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2.吟哦诵读,读中感悟

文言文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如入无人之境地大声朗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 。我在《出师表》一文导入后,就播放《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诵读出师表”片断,学生静观画面,静听诸葛亮自陈,他们从诸葛亮晶莹的泪光中感受到了他的赤胆忠心和谆谆教诲之情,学生的阅读欲望呼之欲出,然后我趁势提出具体的朗读要求,学生在读中就可以把握课文基本脉络,学生们在诵读课程中,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享受到了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3.夯实基础,授之以渔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应在于朗读背诵,词语积累,疏通文段。而在实际中考中,词语积累占的比分一直是比较高的,关于文言字词的教学,决不能满足于教会学生多少词义,而应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字词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来说,我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来落实字词句教学(1)对照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2)温故知新。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3)突出重点。实践告诉我:根据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纲举目张之效。

4.小组竞争,激发动力

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我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我的每节文言文教学课都要留下不少于5分钟的时间,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竞答,哪个小组答对就为哪个小组加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夯实了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5.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为了让学生不怕文言文,乐学文言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我在教学《出师表》课文拓展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诸葛亮,我让学生就“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在这样生动有趣的辩论活动中,学生们畅所欲言,相信在彼此的辩驳中,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更加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取得高效,必须要在沉稳与灵动中找好平衡,既要注重传统的一些优秀做法,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以方法。相信会有更多的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相兴龙,教师,现居江苏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