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周萍与“俄狄浦斯”情结
杂志文章正文
周萍与“俄狄浦斯”情结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曹禺先生在1936年《雷雨》序中这样评价周萍: “周萍是最难演的,……演他的人要设法替他找同情,不然到了后一幕便会搁了浅。”周萍的混账、荒唐、自私、卑鄙等性格和混乱而荒唐的情感有着由社会家庭、人格特点等引起的心理因素,他是让人同情的可怜又可悲的中匡的“俄狄浦斯”。

一.“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源于希腊神话,故事核心是:俄狄浦斯在命运的掌控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杀父娶母”的罪行。

“Oedipus情结”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儿童心理观点:儿童在3-6岁时会对父母中异性的一方有爱和占有的欲望,而对另一方排斥,并有将其赶走甚至让其死去的愿望。在此情结中男孩对母亲是渴望的,但现实规则又迫使他节制自己的欲望,抵御母亲带来的诱惑,对父亲是攻击和排斥的,但同时又害怕受到父亲的惩罚和报复(被阉割),进而产生内疚感,孩子就会转为认同父亲,学习父亲并成长为一个男人,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二.周萍的两段畸恋的本质都是“俄狄浦斯情结”

周萍的第一段畸恋是与继母繁漪的恋情。周萍出生后一直在乡下生活,与父亲、继母隔开,更重要的是与亲生母亲在一岁多后就相离。当繁漪以“母亲”身份出现时,周萍对母亲的情感一下就有了实体目标。当他察觉到“母亲”受到父亲的压制陷入痛苦与不幸时, “弑父救母”念头就产生了。“你说你恨你的父亲,你说过,你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繁漪)这是周萍情到浓时的潜意识的流露,但事实上周萍对父亲又恨又爱,从小接受的又是纲纪森严的封建伦理教育,他不可能真正做出杀父的行为。此时的他生理上已经成熟,而繁漪虽名为“母亲”实际与他没有血缘关系,因此他找到了平衡点:与继母产生恋情。这样既达到对父亲的攻击,又可以拯救“母亲”。事实上“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的繁漪确实被周萍用爱情救活了。

当诱惑、怨恨激起的潜意识(本我)——与继母的爱恋,遭遇现实规则(超我)——乱伦时,周萍就有了强烈的冲突,他痛恨自己,喝酒胡闹,进而他转为认同父亲,学习父亲,践踏繁漪——“你是我想不到的一个怪物”、 “你真是一个疯子”、“我要你死”。这三句话就如一把刀把繁漪“杀”死了,就像“俄狄浦斯”在得知真相后持着剑冲向自己的母亲一样。这是他极度痛苦悔恨之后的一种自我防御,也是作为一个男子最受观众谴责的——自私、卑鄙、无担当。

他与四凤的相恋是为了把自己从犯罪深渊里拯救出来,他直觉四风的“活”、“青春”、“粗”,才是他需要的。但这个直觉又让他掉人另一个不伦之恋的深渊,四凤是他的同母异父的妹妹。第一次的不伦之恋,他可以痛恨自己,践踏繁漪,而第二次的不伦之恋,他却找不到发泄懊悔打击的对象,那是命运的作弄,最终只能用死亡结束一切。

从周萍与四凤的恋爱之中,我们发现,周萍是凭着“直觉”在爱四凤,事实上周萍已经感觉到四凤并不能了解他的心,潜意识中又认为四风对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有着能够让他抵制繁漪的诱惑甚至能够拯救他于犯罪深渊的巨大力量。而这种吸引力就是他心底的“Oedipus(俄狄浦斯)情结”——恋母。四凤在外貌和本质上与侍萍极其相似,周萍虽然不记得母亲侍萍的样子与性情,但侍萍年轻时候的照片还是一直留在周家,心底还残留着一岁之前母亲的样子、性情,因此碰到与母亲相貌相似性情差不多的四凤时,直觉中就被吸引,而在现实中四风是一个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仆人鲁贵的女儿。

周萍的命运有着与俄狄浦斯同样的不幸与无奈,俄狄浦斯为了避开“杀父娶母”的预言,逃离养父母,在无意之中杀死亲生父亲,在命运安排下娶了亲生母亲,而周萍在理智回来后,极力逃离与继母乱伦的关系,他凭直觉紧紧抓住四凤,却不料四凤却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他是中国的“俄狄浦斯”。

三.周萍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性格的发展,而他的性格特点又决定了他摆脱不了命运的摆布,最终成为“俄狄浦斯”式的悲剧人物

周萍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但生活在封建家庭,再加上一个很强势的父亲,因此他的心理年龄远远低于实际年龄,本能与冲动是他性格的主体,而父亲的强势与森严的家规又让他性格懦弱与胆怯。他的两次不伦之恋都是他在本能的催动下产生的,但他又是懦弱的,因此他在犯下与继母乱伦的罪恶后后悔、逃离。他的懦弱与冲动让他无法摆脱“俄狄浦斯情结”的摆弄,从而陷入一个又一个罪恶的深渊中,最终成为“俄狄浦斯”式的悲剧人物。

徐小华,教师,现居江苏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