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中考作文选材四律
杂志文章正文
中考作文选材四律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1        返回列表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如同人一样,只有有血有肉,才健美、结实,文章如果缺血少肉,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那就像是瘦得可怜的“小瘪三”,不是一个健康的活人。所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都把选材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点,占有较大的分值。因此,我们应强化考场作文的选材意识,让材料在文中熠熠生辉。

一,走健康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考试说明》都明确规定,写文章要“感情真挚,内容健康”,中考阅卷亦很看重此点。因为文章是让别人看的,你文章的情绪、感觉是会影响别人的,如果你的文章充满了抱怨与敌视,充斥着消极和颓废,那别人还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样的“营养”呢?有位考生以《这里有信任》为题,写为博得同学信任,自己绝不向老师提供抽烟同学的姓名;有的为了哥们义气,在打饭的窗口大打出手等,这尽管是真情实感,但思想内容不健康,不积极向上,只顾宣泄个人感情,这样的材料不能人文。所以,作为九年读书生活小结的一篇作文,应该展示出你这几年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最佳成果,要能够让别人与你一同感受生活的阳光,也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学习与社会角色和责任联系起来。让人借助你的文章分清是非,懂得爱憎,并从中获得进取的力量,坚定上进的信心。当然,这并不是说写作文不可以暴露“阴暗面”, “激浊扬清”也是为文者的一种责任,关键在于文章中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考生对“阴暗面”的态度是明朗的还是暖昧的。如有一篇中考满分作文《给诸葛亮的一封信》就以书信的形式直接和诸葛亮“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真亦幻,叙写以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思过责己,自贬三级为话头,主动提出“为先生谋划一二”:一是提醒他将街亭之失的过错全部推给马谡;二是嘱咐他要懂辩证法,别盯“阴暗面”;三是告诫他学会“虚美、隐恶”……文章借古典材料的“外壳”,巧妙联系当今社会官僚主义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风气,将历史和现实巧妙交融,以古讽今,给人以启迪。

二,熟悉的地方有风景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只有亲身经历,有所感悟,甚至被深深感动、深深震撼的事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写得感人。如果朱自清没有他父亲在车站送行的一段感人至深的亲身经历,怎会有脍炙人口的佳作《背影》呢,这是许多作家的经验之谈,也是一般作者至深的感悟。可我们有些同学在选材上认识有偏颇,喜欢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写陌生的人,记未经历过的事,由于对人对事知之甚少,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连自己都感到别扭,不可信,这种虚假的作品,是不会得到读者的好评的。其实,生活中,凡是撩起你驻足欣赏的一道风景,给你丝丝感动的一个镜头,荡漾你心头涟漪的一件小事,给你感悟与启迪的一只小蚂蚁蜜蜂……你都可以毫不犹豫、大胆地将它繁衍成文,千万不要嫌厌它的细小、卑微。

有些同学喜欢写“科幻”类的作文,并非不可,但是,选择这类材料应当在相关的领域具有相当的知识积累与专业特长才行,如果理化、生物知识知之甚少,又不擅长合理推想,那么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胡编乱造,令人生厌。

三.众人拾柴火焰低

一则材料就是一堆“柴禾”。如果谁都想去拾,去抢,必然会陷入千篇一律的“沼泽地”。选材相对集中的领域大都是由同学们最容易想到的材料所组成的,所以,一般说来,越是具有典型性的材料,就越容易成为选材的集中区域。考场作文中能够设法避开,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四.领异标新二月花

喜新厌旧是人之共性,作文贵在出新,关键是新在材料上,考场作文尤其要突出“新”字。这就要求同学们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抓住时代的脉搏,寻找新近发生的故事,写出全新的文章,而不要讲“老故事”,说“旧事”, “吃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道”。许多同学认为学校生活“四周高墙隔绝”、“三点一线”,没有“新鲜”可言,其实,同学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中国共产党“十八”的召开、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付海军、伦敦奥运会、日本的所谓“钓鱼岛国有化”……这些新鲜的事件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是我们要能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写出人们对大事的观点、看法,这样的文章才值得玩昧。如2010年中考之际正是世界杯足球赛热播之时,考生心系国事,针对中考话题作文“靠”,小作者抓住这个滚烫的题材,从大处落笔,高屋建瓴,写了一篇《中国足球靠中国人》的精彩文章。

肖龙春,教师,现居江苏建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