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杂志文章正文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以高考为唯一教学目标,只注重书本上的只言片语,而不注重其中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只注重死记硬背,而不注重课本内容所体现的文学美和生活美;只注重传授浅显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阅读能力。总而言之,就是一种照本宣科、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为了改变此种现状,本人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在新课标下从创新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创新教育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群体,他们思维敏捷,又对一切充满遐想。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循循善诱,训练他们在此学科上的创新思维。教学老师首先应做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创新理念,在不断地进修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开阔自身的视野,具有与时代共同进步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然后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基础和前提,实现对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创新教育。珍惜每一分钟的课堂时间,在把自己所了解和精通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的同时,还应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交流。给予学生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创造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项链》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就会提出玛蒂尔德的项链是怎么掉落的?既然是好朋友,怎么会十年才见一面呢?当这些问题提出时,老师不应该斥责学生吹毛求疵,而应该肯定学生是在认真钻研这篇文章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问题,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这样不仅会使语文学习变得有趣,也会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加深印象,不易忘记。课下,师生可以以课本内容为参考,举办话剧表演、辩论赛等实践活动,在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的同时,提供创新的可能性。

二.审美教育

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材,语文教材是充满佳篇美作,蕴含丰富多彩的美育素材的。在其中,如果我们用心,就会发觉人类的精神家园和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所以,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的这一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美育熏陶以及心灵美化。就讲解一篇文章为例,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品味范文的语言美,其中简单明了、含蓄隐约、波澜壮阔及沉郁庄重的表达,都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仔细品味,享受华丽的辞藻和精彩的组织结构带给他们的震撼。例如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精彩的描写,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于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景中。其次,应在仔细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深刻分析课文所表达的人情美。如在讲解《背影》一文时,应把重点放在父子离别时,父亲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情描写,使学生感受到深深的父子之情和伟大的父爱,让学生以这种人情美为榜样,感染自己的同时也感染他人,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在形象感知、语言鉴赏和情感陶冶方面的优势。

三.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教授课业内容的同时,还应考虑学生的压力和心态等问题。中学阶段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学生会出现叛逆、封闭等一系列极端的情绪,特别是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都会使这种情感愈演愈烈。另外因为面对高考的压力和学业的负担,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厌学、抑郁等一些心理问题。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来缓解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应有耐心地给予积极地支持和认真地引导。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予最大的安慰和鼓励。用充满感情和激情的语调、表情以及心境为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对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充满期待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思想品德教育

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不是只会应试的机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兼顾到思想品德教育。但要注意的是,为了不冲淡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思想品德教育应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所以需要一些艺术性和巧妙的引导方法。比如在教授《伶官传序》时,应重点解释和分析“满招损,谦受益”的精神,使学生了解谦虚使人进步的真谛。借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对于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让他们思考和体会可为与不可为。总之,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海生涯,而高中语文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在教授课业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李成春,教师,现居云南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