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细节艺术的内涵特征及其应用意义
杂志文章正文
细节艺术的内涵特征及其应用意义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一.细节艺术的内涵特征

细节艺术是指教学过程中预设细节、生成细节、捕捉细节、处理细节的各种技巧。

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汉语大词典》对“细节”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指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它不仅指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还要求教学行为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接作用。因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具有教学细节的作用,只有处于教学关节点、联接点上的教学行为,才具有细节——关节的作用,才具有推动、激活、联接和延续教学过程的作用。

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是可以从外部进行观察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行为的组合。教学细节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它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可能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行为组合,也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反应。强调教学细节是一种教学行为,是一种师生行为的组合,就是表明教学细节具有外显性和可观察性。它不是教师与学生抽象的、内隐的思维活动和内部情感,而是这种内部东西的外显化、具体化和操作化。建立在外显性和可观察性基础上的教学细节,是教学信息输出和输入的重要信息反馈途径,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外部行为做出相应的学习行为,教师也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于是,教学细节成为特定情境中的有效教学手段,具有了重要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教学细节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复杂的结构。如果严格进行区分的话,教学细节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由教师自身做出的,不需要学生做出明确配合和行为反应的单个教学行为,教师有意识的穿戴、表情、动作和语言等;二是由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互动、反应和连续行为,即教师行为需要明确的学生行为配合,才能够完成的师生行为组合;三是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和教学指令所做出的相应行为反应,这种行为也许不需要当场做出,因此可能发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教学过程之外。

教学细节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以及当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教师面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有益的教学过程形成的心理氛围,审时度势,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相应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性也就意味着临场性、随机性和偶发性。许多教学细节是当时特定情境的特定反应行为,甚至于有些精彩的教学细节生成于特定情境中的偶发事件。

二.细节艺术的应用意义

细节本身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只有在艺术地应用过程中才会能动地显示出教学的意义和教学的价值。

1、细节艺术的应用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和应用细节艺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教学细节必须为教学服务,为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落实而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捕捉细节信息,挖掘和构建细节的意义,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细节有效生成课堂教学价值。处理好教学细节,能有效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处理好教学细节,能使教师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处理好教学细节,能使师生的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互动、沟通、影响、补充,进而能创造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细节艺术的应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举措。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却普遍忽视教学细节,对教学细节关注不够或处置失当等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其中却蕴涵着深刻,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细节的落实。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细节艺术在小学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1]GHB025)子课题。

杨丽,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