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途径初探
杂志文章正文
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途径初探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4        返回列表

语感是一种对听说读写的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理解力和正确的表达力。语感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对于事物的观察更加敏锐,感受也更加丰富和深刻,同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通过笔端或话语流利、正确的表达出来。语感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它强调以语感训练为手段,通过语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感能力和语文成绩的提高,这些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的现状

综合来看,当前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知识积累不够

在当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重心放在了读背课文、习字、语文考试上来,课堂显得枯燥而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被调动起来。在学习重压之下,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被忽视,加上课外时间的有限性,学生往往很难在课堂之外去阅读一些感兴趣的文章、刊物、文学作品等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知识,更难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去。这就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被完全地限制在了课堂上,阅读的兴趣被压抑,进而对语文失去兴趣。然而,兴趣是语言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当前应该改变以课堂为重心的局面,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帮助其语文知识的积累。

2.教学语言的枯燥乏味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由于语言能力稍差,因此在表达上通常显得枯燥和乏味,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一方面使得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全面、正确理解课文,另一方面,课堂的乏味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甚至会降低语文成绩,这也正是语感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课文朗读的效果较差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当前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学生往往认识不到朗读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认为课堂朗读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相对于朗读,他们更愿意将时间放在做习题、讲技巧上面。但是,课堂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实际上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语言积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水平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应该走出对课堂朗读认识上的误区,让课堂朗读重新走入课堂,让学生在美妙迷人、悦耳动听的朗读中真正的读懂作者,有所感悟。

二.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途径

结合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1.从生活中培养语感

生活是情感的来源,也是情感的依托,任何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而作品中所蕴含的种种情感也来自生活。一个漠视生活、脱离生活的人很难会有丰富的情感和语感。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思考和感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才会对语言和文字有丰富的、正确的了解。因此,我们要注意认真的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生活经验量和质的积累,积累得越多,感悟就越深切,就更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2.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心、眼、耳、口并用的学习方法,是语言积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深入思考和体会,能准确、深刻地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深切感情,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培养其透过文字看本质的判断力和敏锐性。例如,在讲授《观潮》一文时,学生可以通过富含感情的吟诵慢慢地融入到课文中,结合文章的描述,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想象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起潮时的汹涌澎湃、惊涛拍岸的场景,从而感受到作者当时内心强烈的震撼。因此,我们应尽快改变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缺失的局面,让朗读重回课堂。

3.情境教学激发情感

阅读情境再造也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具体说来,阅读情境再造就是通过情境再现来帮助学生走进作品中所描述的有声、有色,能听其言、闻其声、辨其色的具体、生动的世界。情境再现的主要方法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再现情境,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例如,在讲解《散步》一文时,就可以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然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生则跟随教师的朗读来展开想象。相信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不一样的情感,帮助其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侯文渊,教师,现居重庆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