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
杂志文章正文
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教师能巧用教学行为、教学语言、教学内容等对课堂教学展开有节奏、有技巧地调控,那么学生会更有学习热情,更乐于融入课堂活动中。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把握教学节奏、凸显节奏美,绽放语文教学魅力。

一.疏密相间的教学内容,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

在教学节奏中,教学内容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内容的疏密对学生学习心理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一般而言,信息量疏松适宜,学生会感觉轻松而舒缓;若信息量过密,学生则会感觉紧张、压抑;若太过疏却不密,学生又会出现懈怠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意教学内容的疏密程度,做到疏密相间,松弛有度,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如朱自清的《绿》是一篇语言文字十分凝练优美的写景散文。为了让学生巩固联想、比喻等修辞手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使其品味语言形象、准确、富有表现力与情感的特点,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联想、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移步换景”的写景手法,并发挥想象与联想,融入文本意境之中。当知识目标完成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首先展示课文生字生词,如踞、绺、棱角、尘滓、皱缬等。再让学生读音,同时对显示顺序加以调整,展现正确读音。然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理清文本结构。提问:本文中哪一句是关键句?在这一句中,其关键词是哪一个?作者是如何围绕关键词来写的?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可予以提示、指导。接着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然后共同归纳出蕴含于景物之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可突破教学重难点,使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富有节奏感。

二.间隔变换的教学方式,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

在课堂教学中,若想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避免学生产生疲惫感,教师则需交替使用教学方式,以突显教学节奏美。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有机整合教学方式,实现动静结合,使教学富有节奏感,让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中。

如教学《枣核》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基本认知,如有关字词识记、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等。(静);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动);提问思考:文章标题是《枣核》,在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地描写了枣核,亦或有关枣核的事?引导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再回答。(静);讨论分析:①这位友人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枣核,他想做什么?为什么他要如此做?对于几颗枣核,如此反复渲染,是否有点小题大做? ②若你们由于各种原因而离家一段时间后,会有何感受?你们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一感受?③这位友人又是如何表述其思乡之情的?在课文中,我们由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④在友人后花园里,不但有“北海”、睡莲、垂柳,还有将要种下的枣树,为何她如此样不嫌麻烦,不辞辛苦?(动);然后教师予以提示与小结。(静);这样,通过动静结合与循序渐进原则,为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探究空间与时间,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更深入地探究文章内容,把握文本内涵。

此外,教师还需注意缓重轻急的教学语言,以凸显课堂教学节奏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影响着课堂教学节奏,影响着学生学习情绪。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凸显节奏美,教师则需注意教学语言的美感,注意生动而准确地描述。同时,抓住语言力度,把握语言节拍,注意语速快慢,有规律地变化语速。

如教学《岳阳楼记》时,教师在示范朗读时应富有感情的读,并注意语调与节奏,做到缓重轻急、抑扬顿挫,以感染学生,激发其想象思维,使其自主想象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荡荡的洞庭湖,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多种诵读方式,如齐读、个体读、男女搭配读等,使其更深入地感受作者情感。这样,通过朗读,既可增强教学节奏感,也可帮助学生加深文本理解,体会文本内涵,熏陶情感,陶冶情操。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巧用教学行为、教学语言、教学内容等对课堂教学进行有节奏、有技巧的调控,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葛祥耕,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