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杂志文章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孙春玲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无限生机。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色彩斑斓的生动界面,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彻底刷新了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优势与实践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渲染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图文并茂,直观形象,丰富多彩,集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特点,极强综合表现力,把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思维活跃,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山市》这篇文言文时,学生很少看到海市蜃楼,难以想象,学生学起来就没有兴趣。教学时,在现代教育技术网上下载很多海市蜃楼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海市蜃楼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中提供的与课文配套的动画,一边讲课文一边播放动画,直观而形象,学生置身于似乎真实教学氛围中兴趣盎然,不得不想进一步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另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弥补学生的某些缺憾,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他们对有关内容的关注,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的说教死板的课堂,鲜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变得轻松自如,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时,由于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知之甚少;于是教学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和视频短片;学生一边欣赏银幕上各式各样的拱桥画面,一边兴趣盎然的听着讲解,对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装饰等了解的非常清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方便,类似于对实物的亲身感受,再加上配乐简介,这要比干巴巴的看几张挂图或是教材插图的教学效果好得多。在此氛围下,学生很轻松的了解了中国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从而轻松的掌握了课文内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大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有利于减轻课业负担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板书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很难实现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提高语文成绩。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教学时,只需点一点鼠标即可,节省教学时间。利用省下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知识拓展、课堂讨论等,这样课堂的知识容量自然就加大了,减轻了学生课下作业的负担。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先播放安塞腰鼓的舞蹈表演:强烈的舞姿粗犷、豪放、振颤,火热壮观的舞蹈场面奇伟磅礴,隆隆隆隆的鼓声愈捶愈烈,激昂高亢……。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指导学习课文,学生情绪高涨,激情真切。然后在现代教育技术网上下载激动人心的大场面,当堂进行仿写练习,写作练习当堂完成,有效的减轻了学生课下作业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堂空间,建设开放的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把语文学习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社会、网络,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真正实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境界。例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课之后,针对学生对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结合最近几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神州六号”“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让学生围绕“中国航天”、“太空奥秘”的探究专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相关主题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写出有关航天科技专题内容的感想、设想和报告等,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既增加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航天事业,献身世界科学的斗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

孙春玲,教师,现居江苏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