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札记
杂志文章正文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札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9        返回列表

邓云珠

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概述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于一九八零年,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便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及一般读者学习参考所编的一本语文教育论集。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语言

读完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感觉唇齿留香,回味弥久。《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语言朴实真切,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叶圣陶对中国语文教育界的厚望似慈母又似严父。似慈母,因为叶圣陶为中国语文教育事业沥干心血,像母鸡护雏般,呵护中国语文教育事业的成长。正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前面所附的那首诗所言,叶圣陶认为教师育人就像母亲教“幼儿学步”,那种怜爱的态度是由衷的,所以叶圣陶的语言无处不渗透着恳切之情。似严父,因为叶圣陶对待教育态度严肃认真。叶圣陶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中国语文教育事业。他对传统语文教育弊病的批判和对语文教师的严格要求以及他对教育的探究无一不体现他严谨科学的态度。所以叶圣陶在谈到语文专业的问题上时,语言又是严谨准确的。例如他在讨论语文教学方法时,批判了传统的讲授法,认为师生间不应只是简单的“授受”关系,他说:“国文精读不只是逐句讲解。”用语很严密。肯定了讲授法的价值,又批判了一味地讲解、讲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内容充实厚重,共分为六部分:(一)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论述;(二)作者编辑的和参加编辑的各级学校语文课本的例言、序言等;(三)阅读和文章分析;(四)写作、写作教学和作文评改;(五)语言文字和修辞;(六)语文教育书简。

作为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叶圣陶提出了很多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独特的看法。叶圣陶从1912年起从事语文教育方面的工作,到1988年去世。如今又二十几年过去了,有人认为叶圣陶的思想已经过时了,或已是他人牙慧,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但细细品来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叶圣陶提到了很多他那个时代国文教学的弊病,当时的一些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我们现在确实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叶圣陶的很多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一定借鉴和现实意义。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重要理念之一。叶圣陶还非常强调不论是“教”还是“学”都要举一反三。这对于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既可以直接从叶圣陶思想中学习到教育理论,受到教学启发,又可以寻求到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源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反思现代语文教育。诚如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在这本论集的序言里所说的那样“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有现实意义”,“凡是关心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集子”。

二.前人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结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轴心,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一句看似简单,细细推敲,却能阐发一部完整的语文教育理论的话。从这句话引申开去,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学科的教材观等等都可以由这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衍射出来。

以语文学科的性质为例,叶圣陶认为语文学科是一种工具。而且这工具包含四个含义:第一、语文带有基础工具的性质。第二、语文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第三、语文是“生活的工具”。第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工具。正是因为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中心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在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才有语文工具论。具体说来是这样:语文是一种工具,运用这种工具达到学习其他学科(基础)、生活、思维和交际、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目的。待学生自己有了运用语文学习其他学科(基础)、生活、思维和交际、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习惯之后,语文教学便成功了,不需要教师再教了。学生从此可以脱离老师独立进行阅读等语言活动。像一个木工学徒跟从师傅使用电锯、墨斗、角尺等工具,师傅教他一些基本的使用方法,跟着师傅做几件家具,出师后便能自由地使用这些工具创造性地打造各种各样的家具。这是所谓“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这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也有诸多体现。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自20世纪40年代萌芽到80年代成形,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有诸多阐述。“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是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三.我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观点

1、总的观点

读完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感觉唇齿留香,《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语言朴实真切,内容充实厚重。是一本在中国教育界,特别是中国语文教育界,举足轻重的教育文集。

2、几点辨析

(1)语文教学教的是什么

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叶圣陶的论著中,有一个词多次出现——“习惯”。叶圣陶把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他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就语文教学而言,叶圣陶先生认为,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地培养他们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能”,“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那语文教学究竟教什么?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还是习惯?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目标有精确的阐释,语文教学要达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论断在当代语文教育中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并不冲突。学语文并不是一时的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是要把这三者整合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习惯中。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道尽一个文人恬淡美好的理想,一向为人称道。但叶圣陶认为学生在初学语文时,却不可采取此法,要字字求甚解,词词求甚解,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达到单看上下文就可以理解字词的境界。这对于语文学习者是很有警醒意义的,如果初学者就养成了一目十行、阅读忽视语言文字的运用而只关注内容的坏习惯,可能其一生都很难有很好的语文修养。

(2)学生的地位

叶圣陶非常注重学生的地位,他也是一位儿童文学家,他创造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这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儿童、对学生的尊重。站在一个儿童的角度,以学生的视角来看待学习语文。这是作一位优秀的教师的必然要求。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萌芽发展于“五四”时期,在国外思潮的冲击和国内社会的大动荡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反思,开始试图开拓现代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道路。叶圣陶从事教育事业之初就是从学生出发,注重个人表情达意的实际能力。“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叶圣陶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影响非常大。

(3)教师的作用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那教师应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处于什么地位呢?叶圣陶对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不以为然。他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导”上,他提出许多有效的“善导”方法:提问、指点、评点、预习、讨论、历练、设疑等。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创立了“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钱老师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概括为三句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语文导读法突出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统一,重点是教学生“会读”,体现培养学生能力的思想。这和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是相通的。

但是“导”要得其法,“教而不导,导而不入”或“教而不得其法,导而不得其门”的现象,造成了打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幌子的教学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这是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避免的。

四.时代意义

作为传统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的分水岭,《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在现今仍有时代意义。叶圣陶虽然对于传统语文教育的讲解法大力批判,但是现在仍有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单纯使用讲解法,满堂灌。叶圣陶要求语文教师教学能够举一反三,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刊物上的优秀教案。但是在现今这样的教师仍大有人在。中学教师要充分吸收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改进教学实践,丰富教学理论。

邓云珠,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