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含蓄隽永韵贯古今
杂志文章正文
含蓄隽永韵贯古今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袁 芳 熊剑茹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中国诗歌贵在含蓄,婉约含蓄是中华名族文化的一大传统。中国人都讲情面,碍着面子,很多事都不好直接说出来。可以说敢于直面对着思慕的姑娘大声地说“我爱你”的大凡都不是中国人。中国人怎么说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引自诗经《蒹葭》)什么意思呢?你自己琢磨去吧。回家心切,不说想家“昔往我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引自诗经《采薇》)中国人好客,既然有好客之主,必定也就有好做客之辈。客人来访,主人必定热情款待。如果做客上了瘾,下次还想来主人家享受那一顿丰盛大餐,是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非得绕着弯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引自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试想一个文人墨客大老远跑到穷山沟去干吗?没有好酒好菜的热情款待,饥肠辘辘的哪还有那份闲情逸致去欣赏秋菊呢?

中国人做中国人,中国人写中国诗。中国的诗歌有如夏夜的天空,群星灿烂。风格流派,各领风骚。然而千百年来最为含蓄隽永韵味无穷的古代诗歌莫过于唐代诗人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了。

朱庆馀,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县)人。唐敬宗宝历三年(826)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前人称他“得张水部诗旨”是张籍所器重的晚辈诗人之一。这首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另一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至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他去拜见之前的心里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他一大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着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有典型性。即使今天看来,我们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奇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于朱的赠诗用比喻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的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份和相貌。她是一位越州采菱的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他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朱庆馀是越州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诗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曲尽其妙,婉意悠长。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用诗歌这种形式演绎出如此精妙绝伦的传奇故事来的据史可查,绝无仅有。朱庆馀与张籍所处的时代与地位,他们的智慧与才华,风趣与机敏,前不见古人,后不可见来者。所以说朱庆馀的《闺意上张水部》堪称中国诗歌史上含蓄隽永的千古绝唱。

袁芳,熊剑茹,教师,现居江西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