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外国小说欣赏>的高效教学
杂志文章正文
《外国小说欣赏>的高效教学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4        返回列表

张 云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分成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繁多,题材多样,能力培养要求从欣赏到探究逐步提高。在新课改的教学伊始中,我经常有困惑和手足无措之感,不知该怎样上好新课改后的语文课,如何处理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教材上高效课。经过一年多的新课改学习和教学实践,现在也略有一点点“体悟”,现结合自己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一.合理定位,明确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外国小说欣赏》属于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选修课程。对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两者在教学目标定位上是不同的。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选修课的教学和必修课教学应该是有区别的,不能“同一对待”。

对于《外》的教学,我认为鉴于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新课标为其所规定的主要学习任务,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掌握小说的文体特征,从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生自主的阅读感悟,避免以老师的“精讲”代替学生的“精读”。其次以学生的阅读感悟为基础,教师围绕“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欣赏,充分体现选修课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例如《墙上的斑点》的教学,我课前让学生们自行阅读课文。学生们普遍反映读不懂甚至是不愿读,因为跟中国传统的小说相比,外国小说轻情节,重心理描写。而《墙上的斑点》这篇小说是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写“我”由墙上的一个斑点所引发的种种联想,属于一篇现代派的意识流小说。这对于习惯了读中国传统小说的我们来说,确实有点“不对胃口”。于是在课堂上,我灵机一动想到了最近热门的外国科幻电影《盗梦空间》,讲述的正好是关于“梦与潜意识”话题,于是请一位看过了此电影的同学讲述电影的故事情节,并发表自己在看这部影片后的感触“梦是人们潜意识的反映”“意识是现实的折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联系对比《墙上的斑点》。再根据学生们反映的阅读困难,我肯定他们的阅读感悟,并告诉他们我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感悟,鼓励学生们多次阅读,去感受作者的每一次“意识流动形式”和“意识折射出的对现实的感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再阅读非常的认真,对文本的解读也非常到位,并能够充分了解“第一人称”在叙述中的作用和好处。

二.明确目标,做到有效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明确是衡量有效教学的一个标准。每堂课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完成,才能到达我们的最终教学目的。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共收编16篇外国小说,就高中教材来讲,大部分是“新小说”,不仅是对高中生,对许多高中老师来说也是“熟悉的陌生人”甚或“纯粹的陌生人”。在教材的编排上,编者把小说的的基本元素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元素,并以此元素为话题从八个方面解读外国小说的内在特质,以话题为纲,选编小说组成单元。用所选编的小说对应呈现各个小说元素特有的质地内涵,特有的质地魅力。

因此在教学中,把小说文本放在话题视野内去解读欣赏小说,感受小说单元的质地魅力,领略话题的张力,是实践外国小说阅读欣赏的途径。如果按照传统小说欣赏的教法,那么本教材的教学可能就有悖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失去了从某一些特定视角欣赏小说的实践机会,淡化了“外国小说选修”的阅读意义。

例如第一单元话题:叙述。那么我们小说文本阅读欣赏的重点就是掌握小说中叙述的角度和叙述的人称,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而对于作品的内容与题旨则是略带,不应深入的去探究分析。这样才能达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其次,外国小说流派纷呈、思潮迭起,小说史源远流长、头绪纷繁。如果每堂课老师按照传统的小说欣赏方式教学,内容、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等等各个方面去分析,面面俱到。就高中生而言一没有必要,二无法领会。最后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鉴赏能力,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失去阅读的兴趣,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反之,以单元话题为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单一化,降低学生解读欣赏的要求,多举例,多提示,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话题的内涵和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最终达到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

三.从学生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是在实现“基础性、均衡性”基础上致力于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差异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人,并不是在制造机器零部件,为了体现教育要适应不同个性,所以要设置“选修课”,要寻找适合于每个人能力、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这是“选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针对《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分析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以及其理解领悟能力的水平,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设计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形式、课堂提问、课堂导入、课堂活动等等),这是实现选修课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例如针对当代中学生阅读小说的习惯特征:1、喜欢青春类文学,2、喜欢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作品,3、喜欢情感类作品或科幻小说,4、不喜欢大部头经典或很少读经典,5、阅读凭兴趣或没有阅读目的,等等。我在《外国小说教学》时,经常会选取或推荐同学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小说和教科书中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或者设计一些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或者借电影欣赏引起兴趣,从而带动他们自觉地阅读课本上的作品。

例《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教学,我拿了一个大苹果去上课,一走进课堂,学生们看见我拿了个苹果很是奇怪,议论纷纷。我趁机说道:“我今天要给大家讲3个苹果的故事,第一个是希腊神话中宙斯和赫拉婚礼上的金苹果,大家听说过金苹果的故事吗?”

学生们纷纷答道:“听过。”

“那它象征什么?”我问。

学生说:“象征诱惑和灾难”

“第二个是砸中了牛顿头的苹果,同学们知道吗?”

“知道。”同学们又答。

“那这个又象征什么?”学生回答:“机会和智慧。”

“那安东诺夫卡苹果大家听说过吗?知道它象征什么吗?”

学生们默不吭声。于是我让大家阅读课文去探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味。带着一份好奇学生阅读非常“给力”,讨论交流也非常的热烈,在交流中学生也明白了小说中淡化情节、人物形象,而重点描写环境、场景的作用。

再如讲现代派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后,我就放影片《盗梦空间》,让大家欣赏、体会小说的创作方法。讲《炼金术士》时,我就给大家推荐阅读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或者让大家讲《哈利波特》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小说主题的实现和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也发挥了选修课的作用。

张云,教师,现居湖北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