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捕捉文本之美演绎精彩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捕捉文本之美演绎精彩课堂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林丽玉 林振坤

语文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文中生动隽永的语言、清晰优美的画面、高大丰满的艺术形象,在学生心灵产生了碰撞。语文课堂是母语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上应充分挖掘这些美,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语文情感,引导学生感悟美,在审美的轻松愉悦中,获得形象的感染、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

一.欣赏形象,让学生感知美

美学家蒋孔阳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于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逼真的画面、极具渲染作用的音乐旋律、声情并茂的角色扮演或实物演示,激发了学生感知美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触摸、品味、感悟语言,要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发现如此的乐趣,激发感知美的欲望,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就会收到较好的审美效果。如教学《烟台的海》,介绍春天一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嬉笑着”、“触摸”、“害羞似的”、“顽皮的孩子”等词语,反复体会,反复朗读。如“嬉笑着”,蕴涵的是生命的绚丽色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烟台的海、春日的顽皮和轻盈,全部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与愉悦。

二.品味词句,让学生体验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文本世界是个美丽的情感世界,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一个读音无不渗透着美,展示着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这些词句,反复推敲,在品味中享受祖国的灿烂文化。如教学《爱如茉莉》最后一个自然段:“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

A、“哦”还可以读什么?两个读音有什么区别?那为什么要读第四声?

B、是啊,印子是经历了,才真正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如茉莉,所以她发自内心的说——

C、说一遍不够吗?为什么要说两遍?

D、既然是有感而发,为什么用句号而不用感叹号?

小结:看来,祖国的语言文字真够奇妙,一个字、一个读音,都蕴含有无穷的魅力。同学们在这瑰丽的语文大世界中,感受到的爱与情趣,可真不少呀!学生个性在这情感体验中,得到飞扬,自然地在如此纯美的意境中享受到了语文与生活的美。

三.动情朗读,让学生理解美

《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让文中美好的形象对学生产生影响,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入境动情地美读,使读者的角色转化为言语的角色,驱遣自己的思维来理解美。“情自口中来,情自口中出。”教师先美读示范,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调动起学生听觉与思维,使文中的人物、情形跃然纸上。再进行动情朗读,自然能理解文中的美。如《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关于大自然景色的描写,想象奇特,妩媚多姿。先运用绘声绘色的美读,向学生传达语言丰富的美感和内在的神韵,展示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获得朗读艺术美的享受,学生仿佛来到了泗水河畔,通过自己的朗读,美自然流露心间。

四.放飞想象,让学生创造美

创造的快乐是一个人众多快乐中最高层次的快乐。形象的感染、情感的体验,为学生思维提供了源泉,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五彩缤纷的春天和金黄遍野的秋天,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师。如教学《西湖》,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杭州西湖,激发学生想象,“读着优美的语句,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基础,启发学生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色迷人的西湖风光。这样的设计想象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了西湖的旖旎风光,尽情体验了创造美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激发了创造美的激情,引导学生用诗歌、文章收藏西湖给人带来的兴奋,逐渐就产生了创造美的意识。

走进文本,徜徉在美丽的语文世界里,捕捉文本的美丽,倾听文本之声,触摸作者之心,享受着美丽的语言魅力,学生对语文、对生活充满了感悟力,在美丽的语言之弦上生成了极好的教学资源,演绎出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跃动着人性魅力的课堂。

林丽玉,林振坤,教师,现居福建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