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石平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高中生将要面临的是人生的抉择与繁重的学习环境,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高中语文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树立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学观。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讨,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固守两个“自能”、“不待”的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之下,对学习内容与过程具有自觉意识与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应该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语文的真正教学目标就是不用教,学生达到需要老师教的时候,语文教学任务才算真正完成。最终体现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新时期下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这两点为原则来实现教学成功。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造。

二.激活创新学习的思维

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中的素材丰富多彩,要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教学素材,来激活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者情景交融,体验人景合一的完美境界,教师可以利用民乐作为披文入情的触发点,例如民乐《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等。教师将文章的景物特点介绍给学生们之后,然后利用录音机进行播放,引导学生们用心去领悟,对每一个音乐旋律的感情基调进行触摸、把握。鼓励学生创新,让他们自主选择一段课文配合音乐进行练习。又如:《故都的秋》在进行朗读时,需要配以较为舒缓的乐曲,如果配以钢琴曲《秋日私语》,就能将课文中所提到的“秋色”、“秋声”、“秋景”、“秋形”、“秋味”、“秋韵”充分体现出来。又如:读《孔雀东南飞》时,可以将小提琴曲《梁祝》作为配乐进行朗读。在这种环境之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活其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学生能以更多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实现更高的目标。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方法上要善于与联想结合,要朝多个方向发散而去,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多方面进行探讨。发表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就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该鼓励学生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触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开阔。例如:学习《雷雨》时,周朴园的人物形象是颇有争议的,特别是他对萍的感情真真假假更是争论的焦点。传统的教法只将他冷酷无情的一面体现了出来,而对他对萍感情上的表述却很少。我认为不应该将周朴园的感情世界简单地定下来,既然有争议,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呢?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怎么看待周对萍的感情的,有情?还是无情?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在这个问题上,高中学生的激情讨论会出乎意料。一些学生认为:周很自私、很无趣;一些学生认为周只想给萍一个所谓合理的身份,并同时想向外界表明其重情重义的一面。这样的观点一旦提出来,必然会遭到非议,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反驳:假如周朴园是自私的,那么我们又怎么看待这十八年来他不停地打听寻找萍是何原因呢?一直保持原有的装扮又是为什么呢?如果只是表面上做给外人看,那为何又不让其他人进入这个房间?所以,我们认为周对萍是有一丝真情的。曹禺老先生也讲过:“周朴园也是一个人,并无特别,不能认为只要是资本家就不存在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2200个小工,这固然是他的人性。但是,爱他爱的人,在他们的生活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甚至,周朴园爱上年轻的萍,这也是周人性的体现,但是在金钱与权利的衡量上,他抛弃了爱情,走向金钱与权利也是他的人性。因此,不能简单的去看周朴园这个人,要全面地去认识这么一个人物。关于这个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全班同学非常踊跃。无论怎么样,能有自己的想法固然是对的,但我们更要知道不同于传统的新观念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创新”。

总之,只要教师们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一定能找到更多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只要广大教育者努力,必定能取得胜利。

石平浩,教师,现居广东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