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结合语文教材看初中散文写作
杂志文章正文
结合语文教材看初中散文写作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范晓玲

散文,是文章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结构或者情节散乱而无规律的文章,但是散文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篇目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广为人知的名篇,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汪曾祺的《端午的鸡蛋》等等。即使有众多的篇目,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散文的写作确实有其困难性。下面我将结合初中语文教材,谈谈初中生的散文写作。

中学教材出现的以及中学生写作的散文都是广义上的散文,它是指除了诗歌、小说、剧本等之外的一种文学性的文体。本文将结合语文教材从散文写作的类型、结构、语言三方面对散文写作进行探讨。

首先,要确定散文的类型,散文的类型主要分为写人记事、叙事说理、写景状物等三大类。

其一,写人记事的散文大多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的人和事,作者描写他们的言谈举止,叙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并且在娓娓道来的叙述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叙述父亲去给“我”买橘子时的背影,通过记叙这一件小事,而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深沉而浓烈。分析这篇文章可知,散文写作不是必须写宏达的、感天动地的事件,一件小事足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因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大多都是普通的事件,这就需要学生有善于观察世界的眼睛;其次,也不是必须写英雄人物、推动历史发展的人物,普通人物身上一样可以发生感动人心灵的事件。因此,散文写作要从生活入手,从身边小事入手,切不可以忽略小事,而一味追求宏大叙事。

其二,叙事说理的散文大多通过描写一件事情,而说明某种道理,或阐明某种哲学思想,进而引发人的思考。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就是小亨特通过父亲的鼓励进而成功攀登悬崖的故事,这篇文章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事,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要学会分解它,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最终就可以个个击破,进而走向成功。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学到:叙事说理的散文的写作需要由事件引出道理,它相比于单纯写人记事的散文又有一定的难度性,需要经过学生的思考,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生的这种思维能力往往是不全面的,因此在写作之前需要有缜密的思考和逻辑分析,由事件本身而探索其背后深刻的道理。

其三,写景状物的散文大多描写生活中或者出门在外所见到的景色,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喜悦或者忧伤的情绪。有时作者的情绪是外露的,有时是融入散文中,需要读者去仔细揣摩的。如朱自清的《春》,通过描写春日盎然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对一切新生事物的真切希望。因此,一篇好的写景状物的散文就是作者与大自然、世界进行的一次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而要写好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需要用心灵去感受自然,感受外物与世界。只有用心去体会,才有可能写出真正的深入人心的、打动人感动人的散文。

其次,分析散文的结构,精密布局。散文看似是散乱的,但是它的结构布局却是严谨的。结构是读者对于一篇文章的第一印象,所以作者需要对文章的结构有整体的把握,而且文章的主旨与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读者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出主旨。

散文的线索使读者对散文有宏观把握,能紧跟作者思路,进入广阔的天地。段落之间也要过渡自然,前后承接紧密。学生在写作散文时,也要注意上下文的承接,在“形散而神不散”中去营造紧密的段落之间的关系,使文章脉络清晰,布局巧妙。文章的前后文之间需要有紧密联系,前后段落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只求新奇,而忽略文章的完整性。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前后文衔接就很紧密,首先叙述事件的经过,然后表达了对刘和珍君的怀念以及对她不幸逝世的深深惋惜。

散文的语言也是形成一篇优秀散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散文语言大多都是精炼简洁,轻松明快的。当然,对于不同的作家语言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柔和等等。语言可以反映出作家的性格和气质,所以学生在进行散文写作时,需要在语言上不断努力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对于初写散文的学生需要广读散文,尤其是名家的名篇。通过大量的阅读,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进行模仿,最终创造。

散文写作是一个艰难而快乐的过程,学生在初写散文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可以参考教材中散文的结构布局与语言,但是不能一味模仿与抄袭,而是在阅读中探索而进步,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独特风格的散文。

范晓玲,教师,现居山东莒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