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杂志文章正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38        返回列表

◎路玉兰

如果写作是风吹麦浪的美好,那么阅读就是阳光雨露的滋养;如果写作是化蝶纷飞的喜悦,那么阅读就是冲破束缚的坚忍;如果写作是水滴石穿的奇迹,那么阅读就是长年累月的不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阅读量,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正的内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为写的基础、前提,只有经过优美精悍词句的熏陶方能作出才思卓越的文章,只有感悟过流芳百世的名著才能创作意境高远的作品。读为写之源,写为读之果。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

纵观历史上的大家名士,谁不是在有足够阅读积累的前提下,才创出传世名作的?宋濂大学士年幼时家境贫寒,“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宋濂仍不放弃阅读,遍观群书,他所写下的《送东阳马生序》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诵,阅读乃写作之母,没浩瀚的大海,巨轮何以乘风破浪?没博览群书的知识积累,何以写下千古佳句?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当时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提升境界。思想深刻了才能写出深刻的文章。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从所阅读的文章中汲取营养,领悟智慧,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中,我们获得励志的素材,获得优美的词句,获得人生的感悟,而这些正是写作所需要的。我们一点一点阅读文章,一点一点收获经验,厚积薄发,慢慢地懂得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是我们写作的基石,是我们写作要迈出的第一步,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们才能在写文章时倚马可待,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文思泉涌,亮点多多。不然即便天才如仲永,不阅读,不学习,也会天赋耗尽,泯然众人矣。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但纵观现在的中学教育,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将阅读与写作分离开来,不重视阅读。学生课业繁重,自觉课下阅读的也很少。理解能力偏低,素材掌握较少,写作文时审题容易出错,下笔又无话可说,内容干瘪。教师在作文课上讲方法、讲审题如老牛拉重车,很费力,讲三年效果也不一定佳,原因就在于此,没有海量的阅读积累,光听听理论、方法,哪能写出美文。就好比学骑自行车,不在于教练讲多少,而是你亲自骑上车子,勤加练习啊。所以教师应在阅读上多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另外课时有限,单靠课上的阅读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学生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应积极主动在课余饭后读些美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语文素养高的学生都是喜欢读书的人。高中的学生,应该具备十年的阅读积累,而不是只学过那么几本语文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夕阳晚照,香茗一盏,诗书在手,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是何等的幸福时光、惬意人生啊。朋友们,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吧!

路玉兰,教师,现居河北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