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蜀道难》之人生情怀及宇宙意识
杂志文章正文
《蜀道难》之人生情怀及宇宙意识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61        返回列表

李白以其天才大手笔,描摹蜀地山水,唱响了一曲撼人心魄的《蜀道难》。殷璠《河岳英灵集》评价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细究李白生平,并未到过剑阁,学界多认可此诗是李白在历史传说、旧日游历的基础上凭借想象虚构落笔而成。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情由心生,李白的《蜀道难》自然也是心生之物,是他的人生认知和宇宙感怀的艺术结晶。

李白天才卓异,自许甚高,曾自比姜尚、诸葛亮、谢安、张良等历史英雄,想要出将入相,建功立业。但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摧折着他的人生理想。漫游投书、隐居学道,甚至联姻仕宦之家,种种努力得以召入长安,依然是屡遭排斥不被重用,最终赐金放还。他满腔愤懑化为《行路难》,慨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其一)直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其二)人生之难、仕途之艰如寒冰堵塞黄河、积雪堆满太行,大道宽广如青天,却唯独没有我李白的出路啊!

《蜀道难》亦是这种比喻象征笔法。一起笔,李白即惊呼:“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作品中间和结尾部分,李白对应上文,两次反复强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安旗在《李白纵横探》中即明确指出:“他既是在写蜀道,又是在写人生。”这难以行走的,是奇险自然,更是坎坷人生。“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人类从蛮荒走来,历时漫长,地塌山折民众牺牲,跋涉至今何其艰难。这里风景奇绝:峭峰连天,枯松倒挂,道路弯曲,百步九折,悬泉瀑布冲漱其间,水石旋转如雷轰鸣,竞相喧闹。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悬崖万仞,逶迤千里,虽有风光绝佳、生机盎然,但又隐含着很多风险和灾难。所以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缘,悲鸟号,子规啼,悲凉愁苦之氛围,弥漫其中。行走于这样危机四伏的路途,李白由衷告诫:“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必须脚踏实地,格外小心谨慎,才能化险为夷,走上人生光明之途。但是难啊,人生实难,多少的艰难险阻,所以他以《蜀道难》为题。

李白喜欢游山玩水,一生走遍大半个中国,奇妙的山水自然,不仅可以折射他的人生情怀,也激荡着他的宇宙感怀。自然是李白的人生至爱,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拓展了他的思维结构,变幻无穷的山水美景拓宽了他的心理空间。他投身其中,品赏宇宙造化的奥秘神奇,感受自然生命的律动,观照自然本体的底蕴,进而领悟把握自然宇宙之道,作品中体现出浓烈的宇宙意识。

而《蜀道难》的宇宙意识主要体现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探索宇宙万物的奥秘。浩渺宇宙,容易引发人的哲理沉思。李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试图探索宇宙万物的奥秘。这首诗中,他首先从空间的角度直叙蜀道之难,而后引入时间的视角,从传说中两位古蜀国国王蚕丛和鱼凫说起,但其历史却是渺茫无知。这种悠远漫长的时空流变的探究,虽然没有答案,却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的思维已经扩展到茫茫自然与绵绵宇宙。诗歌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角度写蜀道开辟之难,第二部分从自然角度写蜀道行走之難,第三部分从社会角度写蜀道可酿之难,三个部分力求沟通自然、人类和社会,串连过去、现在和未来,思维的升腾中富于哲学的张力,多么浑浩苍茫的宇宙意识。

第二个层面是创造自然生命的神奇。李白是个侠客,剑术颇高,个性桀骜不驯,有着豪纵不羁的灵魂,他的《侠客行》《东海有勇妇》《秦女休行》《白马篇》等诗都是例证。但他的人生激情和理想在现实中备受压抑,而自然的自由阔大却带给他生命力的扩张,自由意志的满足。浩渺宇宙的感观,个性意志的张扬,促使他的写景往往突破写实的层次,带有不受拘束、无可阻遏的狂想的超常的崇高特质,于是并未亲历的剑门蜀道在他的笔下就得到了极为艺术化的展现。这里的山山水水雄奇壮阔、变幻飞动:六龙回日的高标,冲波逆折的回川,盘旋曲折的青泥岭,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这里的自然生命律动勃勃:峭壁高插入天,鸟儿高飞横绝峨眉,飞湍瀑流奔腾狂泻,子规啼鸣夜夜无止……其景虽令人惊惧:“使人听此凋朱颜!”“其险也如此!”但更令人豪赞:宇宙造化何等奇妙!自然生命何等神奇!生命意志何等强悍!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宇宙自然,是李白的艺术创造,是李白人生情怀的艺术迸发,是艺术源于宇宙意识的高度真实。

综上所述,《蜀道难》艺术展现了李白的人生情怀、宇宙意识,二者各自独立又互相交融,浑然一体。落笔生云烟的佳作,激荡着他的诸多心理认知。

任安昀,河南郑州市第七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