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的有效方法
杂志文章正文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的有效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0        返回列表

如今,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语文字词的掌握过分的重视,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语文文本阅读的重要性,限制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发展,阻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对语文文本阅读,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内涵和情感,通过抓住文本的写作思路和整体结构,不断提高自身对语文文本阅读的效率。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文本阅读的有效方法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体会语文文本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中课文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对语文文本的反复阅读,逐渐产生与作者思想上的共鸣,进而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深层次内涵,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把握程度和阅读效率。比如,在初中语文课文《海燕》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营造出相应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文本的阅读过程中。然后,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语文文本阅读当中,通过对语文文本中句子的理解,逐渐了解作者所传递中的心声,感受到语文文本中人物的心情和变化,把握语文文本深层次的内涵。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分角色朗读、齐读等阅读方式,增添语文文本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动力。例如,在《海燕》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示范,来进行示范性的朗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齐读的阅读方式,通过洪亮的声音形成相应的意境,引领学生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情感,进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体会出文本中深层次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语文文本中的内涵,提高學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二、掌握语文文本的思路

在语文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通过相应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快速地了解语文文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内容,进而高效率的完成文本的阅读过程。在语文文本的写作过程中,为了将整体的结构更加严谨,经常会运用过渡句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文本的开头或者结尾会有一个中心句,学生通过相关阅读的技巧掌握,在语文文本中快速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帮助自身对语文文本的整体内容进行了解和思路的把握,进而提高自身文本阅读的效率。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相关字词进行分析,把握文本的关键思想,促进学生掌握文本的思路。比如,在语文课文《孔乙己》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相关字词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关键。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句子,为之后事件的叙述打下铺垫,使整篇小说的写作思路更加的清晰。除此之外,教师引导学生对句子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对文本人物的形象进一步的了解,反映出人物的相关特点,进而促进学生对语文进行整体性的把握,避免出现阅读误差现象的发生,保证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质量。

三、还原语文文本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对相关的事物和人物进行细腻的描写,以及通过精准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来实现对文本情感的铺垫。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逐渐还原出语文文本中的情感,进而提升文本阅读的质量。比如,在杜甫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阅读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仔细的阅读,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本的情感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身的想法和思路,不断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而,小组内派出一位学生代表进行文本情感的还原,并且分析出相关情感的来源,逐渐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情感的还原能力。最后,教师通过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主要的情感进行分析,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诗句,作者以自身困苦的遭遇由小及大来表达自身忧国忧民的情感。通过教师对文本情感的剖析,不断拓展学生在文本情感还原的思路,然后对学生还原的情感进行分析和补充,整体性的提高学生语文文本阅读的效率。

在初中语文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文本进行大量的阅读,逐渐培养学生语感的形成,同时加强自身对语文文本的剖析,对文本中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个高效的语文文本阅读方法,全方面地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培养和提高。

刘吉瑞,甘肃永昌县第七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