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立足学生,开启阅读之门
杂志文章正文
立足学生,开启阅读之门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3        返回列表

王冰 李激光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实践,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下是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几点探究建议,仅供参考。

一、善于运用模拟声音,渲染真实阅读氛围

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跨度较大,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准确定位文章的情感基调。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包含很多对声音的描写,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的生活经验,是难以深入理解的,所以教师应善于运用模拟方式,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阅读情境,加强课堂氛围的渲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引导学生发散联想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夜莺和杜鹃鸣叫的声音,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阅读氛围。又如,在教学战争类课文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资料,营造真实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感受战争的紧张气氛,强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教师要革新传统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让课堂阅读变得丰富多彩,更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难易程度,选择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师生探究等方式,突出学生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树立学生自信心。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教师可以采用编排课本剧的方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表演晏子使楚的全过程,然后选出表现较好的小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重视引导诵读课文,帮助学生感悟其情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眼、口、耳、脑等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不经意间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而且可以感悟抑扬顿挫的读音,以及标点符号的内涵。通过带有思考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单纯从字面上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其感情色彩如何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获得了情感的升华和深刻的感悟。

四、提供自由阅读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師不能期望学生都能按照教师自己的思路去理解文本,领悟是因人而异的,这也正是阅读最具魅力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巧妙设疑,给学生提供一片自由而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此外,利用文本空白处设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白杨》这节课的时候,抓住文本的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陷入了沉思”进行设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思考爸爸都想了什么?有的同学认为爸爸想到白杨长大后成为了一个“卫士”;也有的同学认为爸爸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在将来会和白杨一样成为边疆建设者;还有的同学认为未来的边疆工厂林立,十分繁荣。通过利用文本空白处设疑,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营造良好阅读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王冰,山东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彭家小学教师;李激光,山东淄博市周村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