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2        返回列表

利用阅读教学这个主渠道,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如何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在朗读中发挥想象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通过朗读,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懂得其意义,并且受到感染。有质量的朗读,能够诱发主体的想象,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那么,怎样的朗读才能够激发学生主体的想象活动,使之尽快进入文章所描寫的情境呢?我认为,让学生通过熟练的朗读去理解、发挥想象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学《放风筝》时,课文对风筝鲜艳美丽的色彩和在空中飘荡的姿势写的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学文时,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发展思维,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多姿多彩的放风筝的画面。要在朗读中感悟、想象,通过听朗读,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在放风筝的画面,闭目想象空中的“风筝图”;反复地朗读,体会空中的“热闹”。这时,我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画下来,并且为这幅图配上一个恰当的名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巧,可谓一举两得。

二、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

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这是形成文章的基本过程,其中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因此,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借此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放风筝》一文时,就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概括描写了风筝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可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风筝色彩、动态的词语,如“橘红色”“墨绿”“金黄色”“呼扇着翅膀”“翘着”“尾巴一摆一摆”……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还会有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风筝在空中飘荡?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在观察插图中发挥想象

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它通过色彩、形象等再现着具体的事物,比起抽象的文字符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诱发学生对现实情形的“再造”。因此,它是帮助学生进行想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很好的插图,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例如,《荷花》一文,课本上为我们提供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画面上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十分动人。但学生看到的只是荷花池一角,而且是静止的,而通过想象形成的画面会更丰富,并能激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如:想象“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样子,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想象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这幅活的画又是什么样子,使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四、延伸故事情节发挥想象

延伸情节,就是对叙事类课文,依据其原有情节的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在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由许多故事可以延伸他们的情节,尤其是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体裁的课文,这些课文都非常适合用来给学生训练延伸式想象。比如《会摇尾巴的狼》一文的最后一段写到:“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开了。”根据这样一个富有余味的结尾,学生总是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想追究后来猎人到底有没有收拾这狡猾的狼,又是怎样收拾的,结果如何。据此,在教学中我趁热打铁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大胆地延伸故事情节,去续编故事。于是,一个个精彩的片断跃然纸上。其中,就有学生想象出了《一狼引三狼,打死四匹狼》的精彩故事,讲到老山羊赶到山下报告猎人,猎人当天没有去收拾,故意等到半夜,让陷阱里的狼向同伴呼救,引来“西山狼“南山狼”“北山狼”,然后带了几个猎人,出其不意,一举逮住了四只狼……

凭借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其切入口和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自觉的注意这个问题,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也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使自己的教学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梅静,山东惠民县清河镇中心小学教师。